暑假刚过几天,妻子就给儿子选好了补习班。儿子又开始上课了。这几天,妻子可没少跑路,走了好几个培训机构。
不仅是暑假,就连平时节假日,这些培训机构也和孩子有缘。就在儿子毕业考试的前一段时间里,即便是在晚上,有时也还不得不光临这些地方。

儿子可不愿这样做,他很反感。但也扭不过妈妈长期的唠叨。只能委曲求全,但他也总会心生一计,和妈妈讲条件,让我每天看会手机,我就去,要不,我就不去,当妈妈的也没办法,只好答应。
不过,这段时间,他虽末彻底脱离对手机的依赖,但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确实减小了。
在这之前,有一段时间,儿子在家学。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妈妈还不忘给儿子增加新的新学习任务。

可那时,孩子学习条件前提必须要看手机,可儿子拿到手机后,就再也放不下去,妈妈去要,儿子说再看五分钟,五分钟到,又说再看三分钟……就是放不下。
妈妈要不回手机,就和儿子发生大战,孩子哭闹,就是不学。不仅让人心烦,还惹邻居笑话,甚至影响邻居休息。作母亲的不忍心就这样把时间白白浪费掉,只好再次去央求。
开始玩,随后哭,最后求,即便这时儿子给面子,半天时间快过去了,剩余学习时间几乎没了。

作为父亲的我很烦躁,不能不管,可一插手,儿子反而变得更暴躁,不仅关上门,不让别人进他的房间,而且还给你断网,断电(他住的那个家能操纵了),甚至摔东西,心里就是一个不服气。
后来,我想出了一个认为万全之策,劳逸结合的好方法,和儿子商量后,儿子也同意,可妻子认为不妥,不过也答应先试试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让儿子做考卷,起初规定,每做一份卷,可休息一小时(说休息,其实是玩手机),按考卷上规定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也就是说,学习两个小时,休息一个小时。妻子不怎么赞成,认为休息时间太长。

后来,又担心儿子心中急着想玩,不认真思考,为完成而完成,又规定做完考卷后,参考考卷答案,按得分多少决定看手机时间,按满分算,每少得一分,少看一分钟。
这个办法,起初还真起了作用,调动起了孩子的积极性,父母和孩子互动也多了。可实行了一段后,孩子又疲倦了。妻子也不看好,还抱怨我让孩子看手机上瘾了。
我生气了,放弃了,让妻子去管。妻子就选择上了让孩子上补习班。还说什么,咱们管不了,让老师管。当时,我还瞒怨妻子,去补习班他会好好给你学,还需交高昂的学费。

妻子可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说她好,就是一个有主见,有意志的人;说她坏,就是一个很倔的人。她做出的任何决定,一般人都不会让她轻易改变,即使她的父母,有时也没办法能改变她的主意。
作为孩子母亲,她对儿子学习看的比啥都重要,只要孩子学习,以她的话说,孩子干什么都行,在现有条件下,孩子想吃啥就买,想要啥,也尽量满足。
日常生活中,她从不让孩子亲自动手做什么?孩子学习时,她总是坐在孩子身旁,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强。

这种太溺爱孩子的作法,让我很生气,从小不培养孩子节俭,自力,处处护着,担心将来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还提起孩子,给断网,断电,摔东西那事,抱怨妻子养了个“白眼狼”。
我常给她说,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让孩子小时候受点苦,对孩子未来成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别老惯着他。
她却说,人前半年看父母,后半年看子女,必须把孩子培养好。言外之意,她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满足,我听后很惭愧。

妻子很有上进心,我总担心她会出力不较好,她却说,这些不用你管。
后来,我也总忍不住琢磨,妻子对孩子那份掏心掏肺的好,我怎么就偏偏看不惯呢?
或许是因为我自己,打小就尝够了苦日子的滋味吧,我打心底里觉得,孩子小时候多受点磨砺,反倒是桩好事。

可妻子不一样啊,她虽说也生在那个年代,却是被父母捧在手里护大的,从没吃过什么真正的苦。她也不希望孩子受苦。
我有了这个认识,已很长时间了。可有一次我到一位长者家作客,却无意中触动了我的心,刚进门,看到那家长辈,正坐在桌子旁写什么,我问他干什么,他说给孙子抄作业。
爷爷给孙子抄作业,可见对孩子有多呵护,后来,又得知这位爷爷的孙子,长大后考的还是名牌大学,而且还很孝顺。

也就是在这时,初步改变了我的认知,呵护溺爱孩子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前阵子,孩子染上手机瘾后厌学。妻子一改过去的教育方法,坚决让儿子星期天进补习班学习。
不去补课时,就带孩子进大城市游玩,有时还带他到乡下的姥姥中体验乡村风情。后者目的就是让他不接能手机。当然,前者就是提成绩。

我总认为妻子这样做,在外遍地游转,会把孩子带坏,变的野了。从网上了解到汪小菲和马筱梅带娃的经验分享后,我再一次否认了自己,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也意识到妻子在这方面确实费心了。
汪小菲和大S原先有两个子女玥儿和霖霖,大S去世后,汪小菲和马筱梅结婚,汪小菲和马筱梅的事业在北京,两个孩子在台北。
这两个孩子之前也爱玩电子产品,有网瘾,汪小菲先没收掉他们玩的电子产品。还明确告诉霖霖,你不理我,但这是对你好。

随后,汪小菲和马筱梅每周要往返北京和台北,平均每周要在台北住两天半,陪伴孩子。
尽管,汪小菲和马筱梅的事业在北京,有傍大的团队需要打理,但他们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没有缺席,台北成了他们每周的打卡地。
他们除了陪伴孩子学习外,还带他们逛街,到高档商场购货,进动物园观看动物和比赛,还带他们做手工活,学电子琴等。

引导和互动,让两个孩子和汪小菲和马筱梅的生活更融洽,玥儿更愿意和马筱梅交流,有什么事总会向她请教。霖霖爱上了自然,还抓蛐蛐在家玩,还很爱做手工,绘画。
如今,两个孩子已脱离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我总算明白了,孩子成长贵在引导,需要呵护,需要关爱,但这绝不是溺爱。引导是帮他辨明方向,呵护是为他遮风挡雨,关爱是让他心里暖和。只要掌握好分寸,就不会出差。

我之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担忧,在和一位大家交谈后,她说,孩子长大会变的。
确实,前几天孩子普通的一句话,让我欣慰好几天。那天,妻子又埋怨我说,你报的驾照怎么还没领到本。我还没回话,孩子却说道,你不是也报了,怎么没领到。
孩子不仅主持公道,还有自己的见解。我恍然醒悟,他不想让人有过多的埋怨,孩子虽然天真,但对事不偏不倚,自有主张。

可我之前无论对他,还是妻子埋怨的够多了。
或许,就像那位大姐说的,孩子真的会变。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让我忽然发现,那些曾经担心的、焦虑的,都在时光里慢慢有了答案。
当然,妻子为孩子成长也更让我敬佩她,为家庭所做的一切都很好,我却没做到。

虽然,我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但我背后有一个好女人。只要夫妻同心,末来的生活不会差,你说呢?
对育儿成长有什么建议,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