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甘肃张掖的乌江镇,农民们曾经世世代代种植着一种很有特色的稻米。

这种稻米在乌江镇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算来也差不多有1300多年的时间了。

然而全国第三次普查开始之后,普查人员来到甘肃张掖的乌江镇,却得知当地已经有30多年都没人种植这种米了。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普查人员觉得很遗憾,但还是抱着一点希望挨家挨户询问,结果一户农民告诉他,好多年前他们家修房子,就在房梁子上存了一包!

普查人员很是惊喜,于是和这户农家将种子拿来下来,称了一下,满打满算就有1斤重。

将种子带回去之后,大家把这1斤种子都撒进了田里面,差不多有几万颗这样。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但一段时间过去了,田里面迟迟没有动静,最后就长出了寥寥几棵苗子而已。

大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苗子,但最后结出穗子的只有10棵。

虽然只有10棵结了种子,但大家还是觉得欣慰,因为这意味着这种稻米可以被保存下来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稻米差一点就消失了呢?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差点消失的稻米·】——»

这种稻米叫做乌江稻米,包括“白芒稻”和“黑芒稻”,米粒体长个大,两头粗中间略细,散发着独特的清香。

稻穗上,白色或黑色的稻芒随风摇曳,仿佛是它们独特的标识,彰显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乌江稻米适宜生长在气候温和的环境中,发芽期、茎叶期和灌浆期的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最为适宜。

它对水源的要求极高,需要充足且优质的水源进行灌溉。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流经乌江镇的黑河,由祁连山雪水孕育,水质优良,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为乌江稻米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同时,乌江镇肥沃的土壤,以及当地特殊的光热条件,都对乌江稻米的生长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在生长周期上,张掖水稻生长周期长达180天左右,一年只能种植一季,这使得它能够充分吸收天地之精华,积累丰富的营养物质。

历史上,乌江稻米主要分布在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以及沿黑河流域东至甘州城北靖安,西到高台县西北的黑泉、罗城,绵延二百里的区域。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然而,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其种植范围急剧缩小,到了濒危边缘时,几乎只存在于农户记忆中的那一小片区域。

如今,在专家们的努力下,种植范围逐渐恢复,以乌江镇为核心,周边地区也开始重新种植乌江稻米。​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乌江稻米非常珍贵,从历史角度看,它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历经岁月的沉淀,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是活着的基因宝库和农耕文化“活化石”。

在品质方面,其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水源条件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口感和品质,嚼劲足、香味浓、回味无穷。而在品种稀缺性上,曾经几近灭绝的经历更是凸显了其珍贵性。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如今,虽然种植面积有所恢复,但相较于其他普通稻米品种,乌江稻米仍然十分稀少,堪称稻米中的“贵族”。​

如今,乌江稻米在历经磨难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曾经被遗忘的珍贵稻种,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依靠科研人员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坚守,迎来了新生。

“乌江贡米”“千年黑芒稻” 等金字招牌,在市场上逐渐叫响。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品尝这独特风味的稻米,其销路日益拓宽,价格也稳步提升,种田的老乡们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形成了一种宝贵的良性循环。​

在海南繁育基地,农科人员对这些种子进行了24小时的精心照料。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他们密切关注着每一颗种子的发芽、拔节、抽穗等生长过程,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弦。

乌江稻米种植成功之后,专家们便有了底气,后面逐渐在乌江镇种下了200亩真正的乌江稻米。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此后,种植面积如同滚雪球一般逐年增长,曾经在灭绝线上苦苦挣扎的乌江稻米,尤其是那差点成为传说的“黑芒稻”,大片大片的翠绿秧苗重新回到了乌江镇特有的梯田水田上,丰收的景象一年比一年壮观。​

展望未来,乌江稻米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一方面,科研人员将持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乌江稻米的优良特性,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其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乌江稻米有望借助这股东风,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拓展市场份额,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来自千年之前的美味。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同时,乌江稻米的成功保护与传承,也为其他濒危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伟大事业中。​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乌江稻米这颗璀璨的明珠,将继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人们带来舌尖上的享受,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0多年无人种, 甘肃农户房梁上有1斤种子, 专家种数万粒, 就结了10棵

它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

参考:

甘肃日报《挖掘收集“珍宝” 保护种业“芯片”——我省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摸清家底》2023-12-1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