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1日,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已经宣布了对大多数国家所征收的关税率,具体为:(一)美国已经与一些国家和经济团队达成协议,包括与欧盟、日本、韩国、英国、越南、印尼等国家达成贸易协议,关税税率普遍在15%-25%之间。例如,欧盟关税为15%,日本为10%,韩国为25%。(二)未达成协议的国家仍不少,而美国称准备对其实施更高关税:包括印度 :对其征收25%关税,外加罚金;巴西 :对其征收50%关税;加拿大 :对其征收35%关税(此前为25%);瑞士 :对其征收39%关税;泰国、柬埔寨:对其征收19%关税。中美第三次按下暂停键:双方达成关键共识:已暂停的24%惩罚性关税及相应反制措施将再度延长90天,从原定的8月12日到期日顺延至11月12日。
特朗普
到现在,美国征收关税的实施状况如何?
(一)对部分国家(如印度、巴西)的关税措施从8月1日起实施,其他国家(如加拿大)的加征措施从8月7日起生效。一些国家延时,准备再谈判(如中国、墨西哥))。
(二)特朗普虽然对一些国家比首次宣布的关税率降低了,但开始实施却从其它方面,如购买美产品和对美投资等来获利。比如,美国原定于8月1日对日本开征的“对等关税”税率将由25%下调至15%,备受关注的汽车关税税率也降至15%。但是,作为交易,日本承诺向美国重要产业领域提供总额达5500亿美元的投资、采购100架波音飞机、立即将对美国大米的采购量增加75%等。
特朗普与冯德莱恩
再如,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关税从30%降至15%,欧盟表面上看似乎是获胜了,其实,却付出1.35万亿代价、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及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还承诺要购买千亿美国军事装备。为了兑现这一承诺,欧盟每年进口的美国能源产品必须激增,而美国也需要大幅增加其能源出口。
(三)在与一些国家的谈判后,美方确实获大胜。比如,7月22日,特朗普宣布与印度尼西亚达成一项贸易协议,该协议将消除美国产品进入印尼市场99%的关税壁垒,允许美国工业和科技产品以及农产品以零关税进入印尼,而印尼产品进入美国将面临19%的关税。此外,该协议还包括印尼向美国供应关键矿物质,并购买波音飞机、美国农产品和能源的条款。印尼还同意调整多项非关税壁垒,接受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并取消对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
同一天,特朗普还宣布,他已经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达成一项贸易协议。特朗普称,菲律宾将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施零关税,特别是在汽车、大豆、小麦和药品等领域,而美国将对菲律宾进口商品征收19%的关税。美方曾对菲律宾商品设定最低17%的“对等关税”,而 7 月早些时候,特朗普还曾威胁自8月1日起对菲律宾商品征收20%的关税,虽与20%比有所降低,但菲律宾却对美开放市场并实施零关税,其实是在汽车、大豆、小麦和药品等领域。
特朗普与马科斯
那么,美国在“关税战”中赢了吗?整体上看,美国未必赢了,而是将带来巨大的反噬效应,“关税战”对美国的打击甚至比其他所有国家都大。
首先,“关税战”将对美国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关税战对美国的制造业和农业的冲击不小。他国的关税报复措施积累起来,够美国受的,美国是“一对多”,只有每个国家都对美国有这样那样的反击或阻碍对美贸易的措施,加起来,美国所受的打击一定不会小。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投资增长率仅为0.1%,逼近经济衰退临界点,这表明,“关税战”不但没有能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反而使国际上的资金对于投资美国的担忧。若年末GDP数据印证这一趋势,将发出重大预警信号。关税政策导致资本配置不明朗,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进口量在短暂激增后持续回落。
其次,“关税战”极可能导致美国产业链断裂。
(一)现有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建立在多边贸易规则基础上,美国通过单边强制手段将关税武器化,这动摇了世界贸易组织非歧视性原则的根基。这种做法导致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被边缘化,议价能力削弱,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二)关税调整导致供应链成本激增。例如,美国进口商品成本因关税增加25%,企业被迫转向替代供应链,导致物流成本上涨50%以上。高价值产品如芯片被迫改用空运,燃油成本翻倍。这种成本传导最终削弱了美国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
(三)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但实际导致供应链断裂。例如,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因关税压力减少对中国中间品采购,转向其他地区供应链,造成产业升级停滞。同时,美国企业为规避关税,选择在墨西哥等低成本地区建厂,反而加剧了本土产业链的空心化。
(四)美国通过"对等关税"胁迫盟友开放市场或投资,例如要求英国开放农产品市场、日本投资半导体领域、菲律宾开放农产品市场。这种霸凌行为导致盟友关系紧张,削弱了集体谈判能力,形成"囚徒困境"。这对供应链的冲击是巨大的。
美国产业链危矣
再次,“关税战”将导致美国通胀压力上升。
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实施效应,耶鲁大学正做过模型实验,其效果显示,若125%关税落地, 美国CPI 将突破3.5%,低收入家庭年均损失约5400美元。“关税战”会导致美国农产品(如大豆)出口暴跌,据预测,甚至有可能暴跌20%,大豆的价格可能会跌破成本,这将导致农场破产和政府补贴争议。
在高关税压力下,将直接增加进口商品成本、而企业为了转移成本会调整定价策略,比如,苹果手机在美售价可能从1599美元上涨至2300美元,家具、玩具等核心商品价格涨幅显著。当美国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上调时,通胀还能不攀升吗?
还有,由于高关税破坏全球供应链以及引发贸易反制等机制,将导致企业不得不从高成本地区采购原材料,加剧供应链成本压力。例如,美国鸡蛋价格因供应链中断上涨明显,低收入家庭受冲击更大。此外,高关税政策必定会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 美联储货币政策之所以坚持不降息,就是考虑到宽松政策可能会使因“关税战”而通胀上升的局势加剧,而特朗普无视他的关税政策对通胀的影响,要求美联储降息以推动经济发展。多部门跨期一般均衡模型显示,若实施25%加征关税,2025年美国通胀率可能上升0.49-1.57个百分点,而若是贸易反制严厉,美国的通胀率可能上升更多。美联储面临"加息抗通胀"与"保经济稳定"的两难抉择:加息可能导致股市、债市暴跌,加剧经济危机风险;不加息则可能引发恶性通胀。
美联储鲍威尔
2025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核心通胀率达2.9%,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能源、食品及日用品价格涨幅显著,例如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4.6%,新车和二手车价格分别上涨12.6%和16.1%。这种全面性涨价使民众生活成本激增,例如沃尔玛等零售商部分商品价格上调幅度达51%。美国通过加征关税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如家电、服装等),直接冲击跨国供应链。数据显示,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额外支出约2800美元,并引发零售商经营困难。此外,美元信用受损可能引发全球资本外流,影响其他国家经济稳定。中产家庭因通胀导致实际收入缩水,财务压力加剧。若通胀演变成持久性的,将使经济脆弱性放大,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动荡。
此外,“关税战”导致了美国的国际关系恶化,美国将越来越孤立。
美国在“关税战”中采取的单边主义政策,逆全球化趋势而行,破坏了公平的贸易竞争原则,以美国的军事霸权、科技霸权,尤其是金融霸权,以实施“对等关税”为幌子,对他国实施不平等的关税,直接导致国际关系恶化,导致了美国与许多国家关系走下坡路,美国越来越孤立。
(一)美国对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破坏了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对于美国原本的所谓“盟友”,如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或加征关税,或逼迫其购买美国产品,或增加对美国的投资,这些原本被认为是美国“盟友”的国家有的是公开表示愤怒,有的是敢怒不敢言,有的是虽沉默了但心里恨死特朗普。
比如,欧盟输美产品征收关税虽从30%降至15%,但是,却要付出1.35万亿代价,即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及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还承诺要购买数千亿美国军事装备。现在欧盟成员国已经吵翻天了,有抨击声音认为是冯德莱恩“出卖”了欧盟,自作主张向特朗普投降。“关税战”的这一结果,会让欧盟继续将美国当“盟友”吗?
再次,对日本开征的“对等关税”税率将由25%下调至15%,虽然备受关注的汽车关税税率也降至15%。但是,作为交易,日本承诺向美国重要产业领域提供总额达5500亿美元的投资、采购100架波音飞机、立即将对美国大米的采购量增加75%等。日本人心里会服气吗?日本被认为是最突出的“盟友”,然而,美国真正照样下狠手,日本会心里怕将此与之前的“广场协议”视为是一样的,又吃大亏了,日本心里能接受吗?
(二)不少国家对美国反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并采取反击措施,中国的反制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变原本的关税政策,法国、巴西等国家公开批评美国政策,并减少对美投资或转向其他贸易伙伴。各国采取反制措施,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家也批评美国关税政策违背世贸规则 。德国不满美国的单边行动,呼吁减少对美依赖。瑞士是中立国,因为瑞美贸易顺差,美国宣布对瑞士进口商品征收39%的关税,该税率自2025年8月7日起实施。瑞士的钟表、化工、医药等出口导向型企业将面临直接压力,比如,美国市场占瑞士手表全球出口额的16.8%,关税可能导致售价上涨20%以上。受其影响, 瑞士钟表集团股价一度下跌7.5%, 罗氏 等科技企业ADR下跌1.6%, 瑞银 美股跌2.2%。中立国遭到美国的沉重一击,瑞士还会对美国没有怨言吗?
美国越来越孤立
最后,“关税战”加剧了美国越来越孤立,也使特朗普在国内也越来越孤立。
美国通过关税胁迫他国服从其地缘政治议程(如要求越南满足20%关税条件),但这种霸权行为加剧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反感。 IMF将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9个百分点,全球投资者减持美股创2001年以来新高,美元指数持续下跌。这主要是因为“关税战”造成的。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上,反而导致了墨西哥等转口供应链成本上升,这加剧了国内物价上涨。比如,加州农场主因一些国家在农产品方面的反制关税而损失惨重,被迫转向高价进口食品,形成“出口受损,进口涨价”恶性循环。这意味着,美国在对外贸易领域越来越孤立。
特朗普注重对与美国贸易贸易顺差大的国家实施高关税,而这些国家出口产品往往正是美国最需要的,美国对这些国家加征高关税,这将使美国的供应链出现断裂,在贸易上更孤立,而且寻找替代却会因成本增加而导致销售价格上升而引来通胀上升。
美国对与一些国家或经济体达成了关税协议,但是,一些国家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仍非常不满,比如,欧盟被迫达成15%统一关税协议,但是,欧洲议会认为协议“不符合利益”,德国汽车业警告称,其产业链面临断裂风险。德国汽车行业对美国征收的关税非常不满,这可能会影响德国在汽车行业方面的与美国合作,这使美国汽车业将越来越孤立,其汽车制造成本也将上升。
此外,“关税战”已经导致了特朗普的支持率大幅下滑,民众将特朗的关税政策与移民政策的损害效应联系起来,对特朗普越来越不满,因为他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过得越来越不好。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要让美国“铁锈带”的民众生活好起来,而现在,却让他们的生活“优先坏下去”,他们能不满吗?特朗普自己在美国国内也越来越“孤立”了,支持者在大量减少。
特朗普越来越孤立
最后,“关税战”也已经引起美国政界很多人的关注和反对,引起了法律方面的争议,美国法院仍在评估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措施合法性。根据2025年8月1日最新信息,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多名法官对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的“对等关税”和“互惠关税”提出质疑,认为其未证明贸易逆差构成“国家紧急状态”,存在越权嫌疑。法院认为特朗普政府未能充分证明贸易逆差符合《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规定的国家紧急状态标准,因此质疑其合法性。该案件已由多州和企业提起诉讼,并预计将上诉至最高法院,法院指出,特朗普政府在实施关税措施时未遵循国会授权的法定程序,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贸易逆差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如果最高法院判断特朗普的关税措施违法,那么,特朗普的麻烦就太大了。特朗普越来越孤立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