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外金鸡湖畔,住着个老实巴交的养鸭人,名叫周阿根。他三十出头,皮肤黝黑,一双粗糙的大手长满了茧子,那是常年与鸭子和湖水打交道留下的痕迹。周阿根从小跟着父亲养鸭,父亲去世后,他便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个家。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周阿根就起了床。他轻手轻脚地走到母亲房前,听见里面传来一阵阵咳嗽声,心里像被针扎似的疼。昨晚请来的郎中说了,母亲得的是肺热症,需要几味贵重的药材调养。
"娘,我去城里卖鸭子,给您抓药。"周阿根隔着门轻声说道。
"阿根啊,别卖太多,留着下蛋..."母亲虚弱的声音从屋内传来。
周阿根鼻子一酸,快步走向鸭圈。他精心挑选了十只最肥硕的鸭子,这些鸭子羽毛油亮,是他用金鸡湖里的小鱼小虾喂养大的,肉质格外鲜美。他将鸭子装进竹笼,又往笼子里撒了一把谷子,这才背起竹笼往苏州城走去。
六月的太阳毒辣得很,周阿根走了两个时辰,汗水已经把粗布衣裳浸透了。他站在苏州城察院场口,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时有些茫然。这时,一阵浓郁的肉香飘来,他循着香味看去,只见一家挂着"赵记熟肉"招牌的店铺前,几个伙计正忙着招呼客人。
"这位大哥,可是要卖鸭子?"一个圆脸微胖的中年男子笑眯眯地迎上来,他穿着干净的蓝布褂子,腰间系着白围裙,正是店主赵阿大。
周阿根点点头:"老板收鸭子吗?我这鸭子养得好..."
赵阿大不等他说完,就掀开竹笼盖子,眼睛一亮:"哟,这鸭子真不错!"他伸手捏了捏鸭子的胸脯,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吧,咱们不称斤两了,十个铜钱一只,十只就是一百文,如何?"
周阿根心里一喜,这价钱比他预想的要高。他正急着给母亲抓药,便连忙答应:"好,好!"
赵阿大招呼伙计把鸭子倒进店后的大网笼里,那笼子里已经挤满了上百只鸭子,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周阿根看着自己的鸭子转眼就混入其中,心里突然有些不安。
"喏,这是五十文。"赵阿大数出铜钱递过来。
周阿根愣住了:"老板,不是说好一百文吗?"
赵阿大脸色一变,冷笑道:"你这乡下人好不讲理!明明说好五只鸭子的钱,怎么现在又变卦了?"
"明明说好十只..."周阿根急得额头冒汗。
两人争执起来,引来了不少路人围观。有人指指点点,有人摇头叹息,但没人敢插嘴。赵阿大在察院场口开店多年,与衙门里的差役都有些交情,寻常百姓哪敢得罪他?
正当周阿根急得快要哭出来时,人群突然分开一条路,一个身着青布长衫、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摇着折扇走了过来。这人面容清瘦,一双眼睛微微眯着,像是常年读书落下的近视。
"这不是祝解元吗?"有人小声说道。
周阿根一听"解元"二字,知道是遇上了举人老爷,连忙跪下磕头:"大人救命啊!这店家骗了我的鸭子..."
赵阿大脸色一变,抢先一步上前作揖:"祝大爷,您来得正好。我和您是近邻,您知道我做生意向来规矩,这乡下人非说我少给他五只鸭钱,分明是来讹诈的!"
祝枝山眯着眼睛看了看两人,又瞥了眼鸭笼,慢悠悠地问周阿根:"你是哪里人?养鸭多久了?"
周阿根老老实实地回答:"小人是金鸡湖畔的养鸭人,从小跟着父亲养鸭,已有二十余年了。"
"哦?"祝枝山来了兴趣,"那你平日用什么喂鸭子?"
"金鸡湖里小鱼小虾多得很,都是鸭子的好食料。"周阿根答道。
祝枝山点点头,又转向赵阿大:"赵老板,你的鸭子喂什么?"
赵阿大眼珠一转,陪笑道:"祝大爷,俗话说'牛吃稻柴鸭吃谷',我店里喂的都是上好的谷子。"
祝枝山摇着扇子沉思片刻,突然笑道:"这样吧,既然你们各执一词,不如把这一百只鸭都杀了,看看肚子里是什么。如果真有十只是吃小鱼小虾的,赵老板你除了付清鸭钱外,死鸭自己负责;如果只有五只,周阿根你要赔还活鸭,死鸭归赵老板。如何?"
周阿根毫不犹豫地答应:"小人愿意!"
赵阿大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敢拒绝祝枝山的提议,只得硬着头皮答应。
不多时,店里的伙计搬来大木盆和刀具,开始杀鸭。一只只鸭子被宰杀后剖开,祝枝山亲自检查鸭胃里的食物。随着检查的进行,赵阿大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只吃的是小鱼小虾..."
"这只也是..."
"这只吃的是谷子..."
当第九十二只鸭子被剖开时,已经有十只鸭子的胃里发现了小鱼小虾的残渣。围观的百姓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开始指责赵阿大黑心。
祝枝山收起折扇,冷冷地看着赵阿大:"赵老板,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说?"
赵阿大汗如雨下,连连作揖:"祝大爷明鉴,是小人一时糊涂..."他慌忙数出一百文钱塞给周阿根,又命伙计把杀好的鸭子收拾起来。
周阿根接过钱,感激地朝祝枝山跪下磕头:"多谢大人为小人主持公道!"
祝枝山扶起他:"快回去给你母亲抓药吧。"说完,摇着扇子飘然而去。
赵阿大看着满地的死鸭,心疼得直跺脚。这大热天的,这么多鸭子怎么卖得出去?他只好命人把鸭子都卤起来,挂在店门口的架子上招揽客人。可是"赵记熟肉店欺诈乡下人"的消息已经传开,一连几天都没什么生意。
眼看着鸭子就要变质,赵阿大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只好每天把卤鸭重新回锅,加入新的香料和老卤。奇怪的是,经过多次回锅的鸭子,肉质反而更加酥烂入味,表皮油光发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到了第五天,赵阿大实在走投无路,挑了两只最好的卤鸭,硬着头皮去找祝枝山。
祝家大院里,祝枝山正在书房挥毫泼墨。听说赵阿大求见,本不想理会,但听说带来了卤鸭,便让人放他进来。
"祝大爷,小人知错了..."赵阿大一进门就跪下,双手奉上卤鸭,"这是小店新做的卤鸭,请您尝尝..."
祝枝山瞥了眼那油光发亮的鸭子,顺手撕下一块鸭腿肉尝了尝,眼睛顿时一亮:"咦?这味道..."
鸭肉入口即化,咸香中带着微微的甜味,肉质酥烂却不失韧性,卤香浓郁却不腻口。祝枝山连吃几口,赞不绝口:"好味道!这是怎么做的?"
赵阿大不敢隐瞒,把鸭子反复回锅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祝枝山听完,沉思片刻道:"赵阿大啊,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二字。你这次虽然亏了钱,却意外做出了美味。若你能从此诚信经营,这卤鸭必能成为你店的招牌。"
说完,祝枝山提笔在纸上写下八个大字:"特别卤鸭,味美价廉"。他让赵阿大把这幅字挂在店门口。
第二天,赵记熟肉店门口挂上了祝枝山的题词,立刻引来了许多人围观。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只,尝过后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不出三日,赵记卤鸭的名声就传遍了苏州城。
赵阿大从此洗心革面,不仅诚信经营,还潜心研究卤鸭的做法。他发现,经过五次回锅的卤鸭味道最佳,于是定下了"五卤回香"的秘方。每只鸭子都要用祖传老卤反复烹制五次,才能达到那种独特的口感和香味。
一年后,赵记卤鸭已经成为苏州城的名产。周阿根的母亲病愈后,赵阿大特意请他们母子来店里做客,不仅赔礼道歉,还高价收购周阿根养的鸭子。
每当有人问起卤鸭的来历,赵阿大都会满脸羞愧地讲述那段往事,最后总不忘说:"多亏了祝解元的教诲,让我明白了诚信才是做生意的根本。"
而这道因一场纠纷意外诞生的苏州卤鸭,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成为江南地区家喻户晓的美食。人们吃着美味的卤鸭时,总会想起那个智慧断案的祝枝山,和那个知错能改的赵阿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