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提交英伟达H20芯片采购订单

路透社最新消息,中国各大科技公司正争先恐后地提交英伟达(Nvidia)H20人工智能芯片的采购订单。此前数月,这款为中国市场“特供”的芯片前景一度不明。此次抢购潮的出现,正值有消息称其CEO黄仁勋(Jensen Huang)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会晤后,英伟达即将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正式恢复对华销售。这一重大转变不仅预示着英伟达有望挽回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收入损失,更标志着华盛顿在遏制与商贸之间,正试图寻找一条新的、更为微妙的平衡线,而这条线将深刻影响全球AI产业的竞争格局。

H20芯片:禁令高墙下的“特供”妥协

H20芯片本身,就是中美科技博弈的直接产物。自美国商务部于2022年和2023年两度收紧对华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出口管制以来,英伟达的旗舰产品如A100、H100,以及为规避第一次禁令而推出的A800、H800芯片,均被列入对华禁售名单。这些限制措施旨在延缓中国在军事和高科技领域利用尖端AI技术的能力。

面对占其数据中心业务重要份额的中国市场一夜之间被切断的局面,英伟达迅速调整策略,设计了三款符合最新管制标准的新芯片,其中H20是性能最高的一款。然而,作为一款严格遵守美国出口规定的“阉割版”产品,H20在核心性能上较其被禁的“兄弟”产品有显著差距。正是这种性能上的妥协,导致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初期遇冷。有报道称,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中国云计算巨头在初步测试后,因其性价比不及本土竞争对手华为的昇腾(Ascend)910B芯片,一度表现出犹豫。

英伟达自身也为这些出口管制付出了沉重代价。公司曾公开表示,相关限制可能导致其高达150亿美元的收入损失。这一数字清晰地量化了地缘政治对这家全球AI芯片霸主商业利益的巨大冲击,也解释了其为何不遗余力地游说华盛顿,并竭力开发合规产品以求重返中国市场。

心态逆转:从迟疑观望到争相采购

如今中国买家态度的180度大转弯,其背后是复杂的商业和战略考量。首先,即将获批的销售许可为市场注入了最关键的元素——确定性。在北京的一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黄仁勋将在北京供应链博览会期间向媒体介绍情况,这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销售即将恢复的信心。对于急需AI算力的中国企业而言,能够获得稳定、可预期的英伟达芯片供应,即便性能有所折衷,也远胜于面临完全“断供”的风险。

其次,这是对冲单一供应商风险的战略需要。尽管华为的昇腾芯片在性能上已具备强大竞争力,但将所有算力基础设施押注于单一国内供应商,不符合大型科技公司的供应链安全原则。采购英伟达的H20,意味着它们能够维持供应商的多元化,并继续利用英伟达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CUDA软件生态系统。这种生态锁定效应,是华为等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撼动的巨大优势。因此,这场“争抢”的本质,是在新的规则框架下,为未来数年的AI发展储备尽可能多的“弹药”,并维持战略上的灵活性。

华盛顿的平衡术:遏制技术与保护商贸的博弈

此次销售的放行,被广泛解读为美国政府对其出口管制策略的一次精细化调整。这背后是美国科技行业与国家安全机构之间持续博弈的结果。以黄仁勋为代表的行业领袖多次公开和私下场合强调,过于严苛且宽泛的禁令不仅无法完全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反而会刺激其加速发展本土替代品——同时还会严重损害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巨大的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华为等中国对手。

据报道,除了英伟达的H20,其竞争对手AMD也已获准恢复对华销售其特供版MI308 AI芯片。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华盛顿的策略可能正从“全面封堵”转向“精准领先”。其核心思路或许是:严格禁止最顶尖、可用于军事推演的旗舰芯片流入中国,但在性能较低的次一级区间,允许美国公司出售合规产品。此举旨在将中国的AI算力水平精确地“锁定”在比美国落后一到两代的位置,既维持了美国的技术代差优势,又使得本国企业能够继续在中国市场盈利,并将这些利润投入到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中,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竞争平衡。

总而言之,H20芯片在中国的即将开售,并非中美科技战的“休战”信号,而更像是一场持久战中,双方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作出的战术调整。它为英伟达等美国公司打开了一扇在严格限制下的商业窗口,也为焦渴的中国AI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算力“甘霖”。然而,这片由政治和商业共同塑造的脆弱缓和地带能维持多久,以及它将如何演变,仍将取决于未来技术突破的速度和全球地缘政治风云的变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