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台》电影:陈佩斯的一次赌注

钱是拍电影的基础。陈佩斯拍《戏台》时,原本三个投资人答应给钱。事情都谈好了,他们后来变了主意。

他们认为这部电影太普通,收不回成本,就撤走了六千多万!

陈佩斯没有放弃,他必须找到这笔钱。他把北京昌平的房子做了抵押;他儿子陈大愚也拿出全部积蓄。父子俩到处凑钱,最后凑够了一亿零二百万。

有了钱,《戏台》才能开拍。他们建造了一个真实的老戏楼——不是用电脑特效,而是一根木头一根木头地搭建。戏楼按照1925年的图纸设计,每个细节都和当年一样。这种做法花费很高。

电影追求的是“真“。

演员们也付出了代价。黄渤从两米高的地方跳下来,导致旧伤复发,疼得站不稳。余少群需要化很复杂的妆,整个头部都被包住,呼吸困难,工作人员必须准备氧气瓶让他缓一缓。

陈佩斯自己也不例外。他七十一岁了,有一个镜头需要他用头撞柱子,他拒绝任何保护措施,真的用头撞了上去。还有一次,他需要爬上十米高的水车,来回爬了近三十遍。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拍完的。

电影院不看好这部电影。他们给《戏台》安排了很差的时间。有人直接说:“你这个电影放到半夜,都是浪费电。“

意思是:没人会看,连开灯的钱都挣不回来。

因为同期上映的《长安的荔枝》《你行你上》等电影名气更大,电影院认为那些片子才能卖钱。《戏台》只能靠边站。

陈佩斯无可奈何。他向期待这部电影的人鞠躬,道歉说因为工作没做好,电影要推迟几天上映。那天,他的眼眶是红的。

花了十年构思打磨的作品,换来这样的对待,感觉肯定不好。

宣布推迟上映后,事情出现了转机!

电影在全国部分城市做了小范围点映。结果,影厅挤满了人,有些放映厅连过道都站满了观众。

电影院工作人员都惊呆了。

点映三天,票房达到四千八百万。

这个数字出来后,之前说电影“浪费电“的影院立刻调整了安排,给了《戏台》百分之二十的排片。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难以预料。你认为没价值的东西,在别人眼中可能是宝贝。

这让人想起陈佩斯最困难的日子:公司倒闭,孩子学费快交不起,全身只有一百多块钱。但他没倒下,去做了当时没人看的话剧。

他骨子里的那股劲从未消失。他似乎一直想证明:不用吸引眼球的手段,也能做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