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种人得不到处理,我会主动关闭,或者永远离开这个行业。”
这句话,是带着气、咬着牙说出来的。不是发泄情绪,是下最后通牒。
他的账号清空,只留这一条视频。所有评论都在问:到底发生了什么,能把一个把员工当家人、把超市当修行的老板,逼到想退出江湖?

答案很简单:一个网红,几句话,不查证、不留情,一口一个“偷税漏税”“低价暴利”“几十亿哪来的”,直接把脏水泼到了全国最不该被骂的人身上。
热度赚到了,伤口却是真的。
说这话的人叫“柴怼怼”,常年混在短视频圈,主打风格就是嘴毒敢怼。他盯上胖东来,没留一点情面:“他卖的青海料、俄料玉石成本那么低,赚那么多,我怀疑他偷税漏税。几十亿资产?超市能赚这么多?我看不太对。”

视频一出,点赞刷刷往上涨,评论区全是“锤他”的声音。柴怼怼粉丝也跟着起哄:“这么有底气你怕啥?来解释一下?”
但问题是,胖东来真不怕解释。
他们不玩嘴炮,他们上法院。
4月25日,胖东来正式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柴怼怼,理由是“商业诋毁和名誉侵权”。法院已经立案,这不是口嗨,是实打实的法律程序。
紧接着,官方回应来了。
东来集团公布了完整的销售数据:2024年全年营收62.7亿元,净利润约3亿元,缴税2.68亿元;其中和田玉销售仅2190万元,占总营收0.34%,毛利率20%。也就是说,网红口中所谓的“暴利玉石”,连整家超市的一个零头都不算。
连带着抖音平台也出来说话,表示已接到品牌方反馈,将严格按平台规则和相关法律处理此事。

可这一轮风波,从一开始就不是靠数据能平息的。
柴怼怼的打法很精准。他不是要找真相,他要找热度。
这类网红惯用的“反向带货”套路就是:先捧你上神坛,再把你从高处踹下来。落差越大,舆论越爽。一边疯狂暗示你违法,一边喊话让网友举报,舆论链条一气呵成。不是爆料,是操盘。
但这回他没算到,于东来不会陪他演。
胖东来是什么?是全国唯一一家敢写明“利润封顶”的超市,是连员工家属出国游都能报销的企业,是员工排队等工位的地方,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主义试验田”。
你可以质疑任何一家零售商,但你别动它。
于东来之所以不忍,不是因为怕舆论,而是怕再这样下去,讲良心的人一个个都沉了。
他说:“我怕的不是被质疑,我怕的是以后连讲理都没人听了。”

人们说他太认真,一句“偷税暴利”至于吗?但只有做企业的人才知道,这种风口下,哪怕只是几句随口的“质疑”,都能砸掉你几十年的口碑。
更何况,这不是空口白话。他不是反击,他是反诉。他把账都摊开了,把流程走起来了,把平台也拉下水了。
但最狠的一招,不是诉状,也不是视频,是他把自己所有账号内容全部清空,只留这一个视频。
这意味着他是真的不想忍了。
他不是哭,他也没骂人,他只是告诉你:“这不是我能接受的游戏规则。”
这句话,可能很多人听完一笑了之。但在这个谁嗓门大谁有理的时代,真的还有人愿意靠把事做正来争一口气,这事儿本身就很不容易。
柴怼怼那边呢?继续冷嘲热讽:“你不是说欢迎举报吗?法院见呗。”
流量涨了,粉丝多了,几个热词冲上推荐,典型的“情绪变现”闭环。
他知道,他赢了一局。
可这局赢的方式太恶心了。

不查证、不敬畏、不负责,一句话砸掉一个企业的声誉,这样的事如果没人站出来挡一下,后面的人也不用干实事了。
有人说,于东来这是太认真了,一句话至于吗?
他不争这些。他只说了一句:“我可以不干了,但不能让胡说八道成为常态。”
平台会不会出手,法院会不会支持,还不清楚。
但这一次,真有人把刀子递到了流量嘴边,而于东来没有躲。不是因为他要赢,而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没人站出来,下一个被喷烂的,就不是他一个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