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
作者 | 郭月
编辑 | 志豪
何小鹏找老罗当飞行汽车老大被拒,双方仨小时对谈讲了13句大实话。
车东西8月26日消息,就在今天,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视频播客中,何小鹏用接近3个小时的时间,公开了内部经历的一系列调整,一年多的时间内小鹏内部“动刀”了十几名高管,90%的一线部门都被调整。
何小鹏罗永浩对谈
何小鹏也回应了和马斯克“隔空打架”一事,称“因为信息差”,对车企竞争他也给出了判断,5年内中国车企可能仅剩下5家。
他也讲了很多“大实话”称,很多公司声称营收规模很大,但实际上都算上了合资公司的收入,中国没几家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的车企,一台车卖6、7万赚一千,还不如说是卖铁。
何小鹏还进一步预告了即将上市的小鹏P7在设计方面的投入以及飞行汽车的发布节奏。据他透露,飞行汽车项目曾想找罗永浩当老大,但因各种理由被拒绝了,飞行汽车的第一代产品将在明年下半年开卖,售价为100多万。
整体上看,本次对话信息量极大,干货满满,车东西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编辑。
一、回忆小鹏改革阵痛:一年换了十几位高管
何小鹏在此次采访中回忆了此前经历过的极为痛苦的内部变革,并介绍了很多企业高管都可能犯下的错误。
1、90%一级部门都换了 动刀十几位核心高管
何小鹏说,小鹏在一年多的时间调整了十几位高管的岗位,90%左右的一级部门全部都换了。
何小鹏介绍内部调整措施
他介绍说:“那个时候公司的挑战也很大,去年二季度,小鹏亏损很大,每一天大概才卖100多台车,一个月才小几千台车。我们的合作伙伴一个月的数据是我们的十倍。”
小鹏2025年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2%
何小鹏感慨说:“经历过管理痛苦的时候,不变是必死,变化可能可活,但是变得不好,那是速死,但是要去找到一个节奏。”
他回忆说:“对于那些希望他们留下来的员工,我和他们吃了几十顿饭,跟几十桌人讲了都是同样的话,接下来要怎么挽救公司,但吃那么多饭,还有30%的人都走了。”
2、董事长必须冲到一线 很多高管都错了
当被问到小鹏内部要求做董事长必须冲到一线去做CEO,何小鹏表示,今天很多高管或者部分创业者都在犯同样的错误。
他说:“很多人觉得公司做稳定了,或者做大了,或者当你不想那么拼搏的时候,你都觉得我要找一群厉害的人帮我把东西做好,我把方向就行了。”
何小鹏称这种人可能是整个公司最后知道真相的人。
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是不想这么拼,第二应该找一群牛人。第三让创始人去努力,他们也有主动的意愿。
二、很多公司卖车实际在卖铁 领先的车企常被集火
当被问及当前的汽车行业竞争以及未来结局,何小鹏指出很多车企难以实现足够的利润,业内还有恶意竞争的倾向,数一数二的车企容易被集火。
1、一年要在研发上投入500亿 但很多公司都在卖铁
何小鹏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AI汽车公司一年的研发投入要在500亿元。
何小鹏在此次访谈中也进一步介绍了这个观点,小鹏的业务集中在物理世界,包括汽车、自动驾驶汽车、VLM、机器人、芯片,500亿的研发投入中可能有300亿花在AI上,有200亿在硬件跟其他的一些软件上,并且这已经是他认为的偏保守的数字。
何小鹏表示,即使车企一年投500亿搞研发,最差一年要保证5000亿的收入,这是按照研发费用占营收10%的比例算的,特斯拉的研发投入占比不到5%。而绝大部分的科技公司则达到7%到12%,所以取了一个中位数。
何小鹏回应当前市场竞争
何小鹏说:“很多公司说他现在有3000亿到七、八千亿的收入,我认为这叫毛重,可能包括合资公司的收入,只有自有的业务才叫净重,中国没几家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的车企。很多公司它看起来规模很大,但都是卖6万、7万块钱/台的车,顶多一台车赚1千块钱,毛利、净利甚至都是亏的,这不是卖铁么。”
并且,何小鹏进一步表示,保持高研发投入的核心,不能靠融资,必须有自己的收入、毛利、净利才能支持这个正向循环。
2、汽车行业成王败寇 第一第二容易被集火
为什么常常有车企叫友商老总来站台?为什么这一现象在其他行业很少见到?
何小鹏说:“我们以前干互联网很容易最后就留下2到3家。但做车企,一个车展上发布的竞品新车可能有150款,哪个产业每一年在一个会上有150款竞品发布?”
并且他还说,每一个产品只要做到前一、前二,就会被所有人集火。
何小鹏回应称产品领先容易被所有人集火
他说:“我不好的点,别人会放大100倍,没有问题的别人也会去挑毛病。因为对他来说是真刀真枪得干,然后真金白银得挣,所以我自己认为在汽车产业成王败寇,但是我不喜欢。”
何小鹏介绍说:“我的经营逻辑是我不做。但是别人要是攻击我,那我也要反击,别人要是捅了我两刀,我起码以后不去站台了。”
3、淘汰赛5年后仅剩5家中国车企 没有一家能确定拿到船票
关于汽车行业的淘汰赛,何小鹏也进行了回应:“我觉得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大概还有3~5年的时间。关于最后剩下的中国玩家,每一个公司创始人可能想法都不一样,我可能比较激进,我觉得大概就是5家左右,每一家都没有提前拿到船票,这既是挑战,但是也是机遇。”
三、何小鹏要和马斯克隔空尊重 称冲突因为信息差
提到友商,何小鹏也回应了对马斯克、特斯拉首款国产车型、特斯拉Robotaxi的看法,并回应了小鹏的芯片研发思路和蔚来的区别。
1、马斯克特别牛X 我们隔空尊重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马斯克?
何小鹏说:“我觉得马斯克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人,我特别喜欢他的科技幻想。就像我们小时候做梦一样,虽然他经常延误,但是他大概率都做到了,这个特别的牛X啊。”
何小鹏也解释了此前和马斯克的隔空论战,“因为信息差,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是隔空尊重”。
何小鹏也回忆了自己第一次驾驶特斯拉车型时的感受。
他说,他是特斯拉Model 3国内生产后的第一批车主,虽然不是国产特斯拉Model 3的前十名车主,但也是第一批。
何小鹏回应第一次开Model 3
那个时候,何小鹏开的还是路虎的车型,他回忆称,当时他对特斯拉印象比较深,相比路虎,特斯拉的车加速很快,很安静,屏幕特别大,也让他认识到在车上听音乐原来还不错,一下子就觉得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何小鹏说,当时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造出一台好车是可以不需要干十几二十年。而正是因为是错觉,所以他也有勇气去做。
2、特斯拉Robotaxi激进 小鹏的也不远了
而提到特斯拉Robotaxi,何小鹏说,“我从硬件角度觉得它极其激进,但是我自己觉得技术上可以快速实现,只要把硬件的冗余跟软件的冗余做好。”
特斯拉Robotaxi
何小鹏也预告说,距离小鹏的Robotaxi亮相也不远了。整车厂很快会有少数公司会进入这个行业,当然小鹏想做的事情是做好工具,也就是说把车做好。
3、蔚小理都在做芯片算力 小鹏针对多产品线开发
提到自研芯片,何小鹏也介绍了蔚小理都在做芯片算力。
蔚来做的是自动驾驶算力。小鹏做的是多产品线的算力,连座舱机器人一起考虑了。
这样做,如果芯片能够和软件、算法团队通力合作,就可能用上一代芯片实现下一代芯片的效果。
四、飞行汽车曾找老罗当老大 明年下半年开卖
何小鹏也介绍了全新P7背后的设计故事,并剧透了飞行汽车的上市规划,以及对L4的未来给出了判断。
1、换了多批设计团队 当前设计师400多人
关于P7,何小鹏说小鹏 P7 是小鹏的一个图腾,是小鹏的一个基因的代表,为此小鹏内部的设计团队换的太多了。
全新小鹏P7
据他介绍,从去年开始,小鹏的造型团队投入非常大,工业设计团队今年差不多能到400多人,且主要在上海,这里面既有中国人,也有很多海外员工,设计一号位就是欧洲设计师。
2、飞行汽车曾找罗永浩带队被拒绝 明年下半年开卖
何小鹏也介绍了飞行汽车的业务规划,明年将发布第一款产品,将在下半年正式售卖,售价在100多万。小鹏的飞行汽车从团队成立到产品发布中间要花13年时间。
何小鹏还透露,之前找人做飞行汽车的老大还找过罗永浩,但最终没能成功。罗永浩透露,自己若无债务问题,99%会接手。
何小鹏此前邀请罗永浩负责飞行汽车
3、曾对L4表示怀疑 大模型推了一把
提到无人驾驶,何小鹏介绍说,他进入汽车领域之后发现有几个问题,其中就是自动驾驶软件很难做好,大大低于最开始的那种想象,特别是在2022~2023 年,都怀疑能不能做到L4。
但现在,大模型的变化让人们看到技术的飞跃,这让其认为自动驾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何小鹏认为,将来只有两种车。第一种是有人、有司机,能够做到L4,人们开1000公里,甚至开1万公里才用碰一次方向盘。
第二种是司机位上没人,人坐车,汽车能够实现L4的能力,那这个时候车追求更远距离的接管,还有云端的接管率。
何小鹏说:“我觉得在技术上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从用户的接受度来看,可能需要5 ~ 20年才能实现。”
五、小鹏差点叫橙子汽车 被劝改名能销量翻番
本次对话,何小鹏也回忆了11年前他创业的心路里程以及在创业之初就遇到的困难。
1、一开始没想造车 有娃后挑战超高难度创业
2014年小鹏汽车成立,何小鹏一开始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
何小鹏回应创业故事
提到11年前的创业选择,何小鹏说,2014年当把UC卖给了阿里后,他连续两年都休了一个年假,每年休息10~15天左右。而在此之前,他从没有休过年假、病假、事假。
而何小鹏下定决心造车,是受到了身边朋友的鼓励,何小鹏说,他的朋友告诉他,“你每次在聊汽车的时候,你的眼睛在发光。”
当时,他并没有造车的想法,但听到这话的他内心受到了一些冲击,因为“互联网的人去做硬件特别难,因为做硬件的逻辑跟做互联网的逻辑有很多不一样。”
到了2017年,随着小朋友的出生,何小鹏找了身边好多的朋友,问他们怎么去看他们下一个人生规划,百度公司董事,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中国区主要合伙人符绩勋对他说:“汽车与AI的结合即将开始,如果你不出来,这个赛道的门慢慢就关掉了。”
听完他们的建议之后,何小鹏说,“我觉得我应该再次创业。”
2017年8月,何小鹏全职加入小鹏汽车。回忆当时的选择,何小鹏称,“既然你已经选了100分的难度,造车可能就是200分,那还不如选一个更难的去挑战一下自己。”
2、小鹏差点叫橙子汽车 对方开价300万
何小鹏也提到了在公司商标注册时候遇到的一些困难。如果是互联网企业,商标注册可以取任何一个名字,但换到汽车企业,就不能那么自由。
当时,他们拟定的商标类似橙子汽车,但这个商标被一个洗车店拿了,对方要两三百万才愿意卖。
但对当时的他们来说根本买不起,因此他们选了好多个可以注册的商标,最后注册成功的就是小鹏。而那个时候是2016年,是在何小鹏入职的前一年。
而对于过去近十年间小鹏汽车商标的争议,何小鹏自己也说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些,“好多好的朋友是真心想劝我说,只要一改名,汽车销量可以翻一倍。”
何小鹏觉得这背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文化自信,另一个是外界觉得名称洋气很重要。
随着小鹏走向全球,小鹏这个名称在海外也被逐渐接受。
结语:小鹏汽车加快战略转型
从小鹏第二季度财报来看,小鹏汽车已经成功从过去几年的改革阵痛中恢复过来,处在战略转型过程中的小鹏汽车,正在逐渐收获成果,为此,小鹏汽车正在持续调整。
正如何小鹏此前采访中所说,淘汰赛没人敢躺平,目前小鹏还需要继续奔跑才能确保不掉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