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7-14/china-s-rare-earth-metal-exports-spike-to-highest-since-2009
彭博社7月14日,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稀土金属的出口量在今年6月飙升至十五年来的最高点。这一出人意料的激增发生在北京政府对这些战略性矿物实施严格出口管制仅两个月之后,凸明了在全球技术和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政策的深远影响。
官方数据显示,6月份稀土出口量达到7742.2公吨,同比增长超过60%,环比增长32%。这一数字是自2009年以来的单月最高记录。出口额也同步大幅增长,达到1.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幅超过30%。这一增长与今年早些时候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此前,由于中国在4月份收紧了出口许可制度,导致全球稀M土供应急剧收缩,引发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忧虑,特别是对汽车和电子制造业造成了直接冲击。
政策急转与市场反应
此次出口量的猛增,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北京方面在出口管制政策上的策略性调整。此前数月,中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包括镝、铽在内的七种中重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实施了更严格的出口许可管理。此举一度导致全球市场,尤其是依赖中国稀土永磁体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
然而,情况在6月份出现了转机。据报道,中美两国就稀土贸易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旨在缓解全球供应链的紧张局G。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公开表示,正在依法依规加快处理企业的出口许可申请。尽管官方强调所有措施均符合法律和国际准则,但6月份出口数据的强劲反弹,清晰地表明了政策执行层面的显著放松。
这一转变立即在全球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国际买家,尤其是那些在中国以外为数不多的磁体制造商,迅速行动以确保供应。来自日本、欧洲和东南亚的需求尤为强劲。这些地区的经济体在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消费电子等关键产业领域高度依赖中国的稀土产品。这轮抢购潮不仅推高了出口量,也反映出全球市场在经历了前几个月的供应不确定性后,极度渴望重建库存和保障生产线的稳定。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与重构
尽管6月份的出口数据为全球紧张的制造商带来了一丝喘息之机,但这一事件更深层次地暴露了全球高科技产业供应链对中国的严重依赖。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开采国,更在精炼和加工环节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处理着全球约90%的稀土产量。这种结构性的主导地位赋予了北京在关键时刻影响全球工业生产的能力。
近期出口政策的波动,已成为推动西方国家加速供应链“去风险化”和多元化战略的核心动力。美国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通过提供补贴和价格保障等方式,大力扶持本土稀土产业的发展。例如,美国国防部已向本国唯一的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提供支持,以期在未来几年内建立和扩大国内的稀土加工和磁体制造能力。
同样,欧盟和日本等经济体也在积极寻求替代供应来源,并加大对稀土回收技术和新材料研发的投入。然而,建立一个独立于中国的完整稀土供应链,无论是在技术、经济还是环保层面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中国的规模化生产和成本优势,使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此次出口数据的剧烈波动,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贸易统计数字,更是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它预示着未来全球稀土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围绕这些“21世纪黄金”的战略博弈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全球所有依赖这些关键矿物的行业而言,如何在保障供应链安全与应对市场波动之间找到平衡,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