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跨度就有1088米!还创下了四项世界纪录!

这座了不起的大桥就是苏通大桥,它的总设计师,叫张喜刚。

从河南周口商水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张喜刚

这位大名鼎鼎的桥梁专家,是咱河南周口商水县走出来的人。1962年3月,张喜刚就出生在这里。

商水这个地方,历史可长了。早在夏朝、商朝的时候就有人在这生活。春秋那会儿,这里先是沈国的地盘,后来又被蔡国、楚国管过。宋朝的时候,才正式有了“商水县”这个名字。

这个地方出过大人物!

中国历史上头一回农民大起义,带头的陈胜就是商水人。他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了几千年,谁不知道?

还有东汉末年的袁绍,也是在商水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他家当时可是大户,势力大得很,占了冀州、青州好几个地方。

从河南周口商水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张喜刚

就是这么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走出了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喜刚。

他可是个实在的读书人,1979年就考上了同济大学,学的还是桥梁工程,正对口!1983年大学一毕业,就进了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从最基础的助理工程师干起。

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再到高级工程师,最后干到了总工程师、院长。2019年11月,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多大的荣耀!

张喜刚最厉害的,就是他带着团队建成的苏通大桥。

这座桥不光是跨度世界第一,它的桥塔有300。4米高,也是世界最高的;用的群桩基础是世界上最大的;斜拉索也是世界最长的。这一下子,就把斜拉桥的跨度从几百米直接拉到了一千米以上,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建桥的本事!

从河南周口商水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张喜刚

建这么大的桥,遇到的难题肯定不少!

桥那么大,风吹、车跑,带来的晃动和压力怎么解决?张喜刚团队就想出了一个新法子,搞了一个“静力限位与动力阻尼组合”的结构,说白了,就是既能稳稳地扛住劲,又能减少晃动,让桥更结实。

还有个大问题,就是斜拉索和桥塔怎么连才最牢固?

他头一个提出用一种“内置式钢锚箱”的结构,把斜拉索稳稳地“焊”在桥塔里,大大提高了桥的安全性。

桥要稳,基础得打牢。特别是在水深、地质复杂的地方。张喜刚又提出用“异形变截面哑铃型承台群桩”和“钢混组合变截面桩”这些新设计,还用上了新技术给桩头灌浆,解决了大桥基础承载和稳定的大难题。

桥建好了还不行,还得能用得久、用得安全!

张喜刚院士又开始研究“智能桥梁”。啥是智能桥梁?

他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就是要把各种智能技术用进去,让桥从设计、建造到后期的管养和使用,都变得“聪明”起来。

从河南周口商水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张喜刚

他带的团队,给智能桥梁的发展定下了三个大目标,还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计划,目标是到2035年,让中国的桥梁技术站在世界最前面!

这可不是光说不练。

广东的虎门大桥,他就主持研究怎么评估它的服役性能,让老桥也能安全运行。他还参与研究怎么在盖桥的时候,用智能的法子提前发现风险,这个技术研究出来,有些方面连国外都比不上。

现在正在建的广东黄茅海通道,也用上了他研究的桥梁智能化建造技术。

最近,他又在研究跨度超过2000米的双层多车道悬索桥,为广东狮子洋大桥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这种超级大桥在整个寿命周期里都结结实实的,也为以后的智能养护打好基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