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轰-6K带弹进入南海之后,菲律宾军方的口风变了,绝口不提“动武”二字,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美国也罕见保持沉默。那么,菲律宾军方为何突然收敛?这对南海局势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10月3日,黄岩岛上空,一架携带鹰击-12导弹的轰-6J轰炸机划过天际,歼-16战机伴飞护航,海面上,054A导弹护卫舰在执行警戒任务。这一幕,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军事演练,更像是一次精确的信号释放:南海的天平,正在向实力更强的一方倾斜。曾经高喊“战争红线”的菲律宾,这一次却格外安静,口头抗议之外,再无更大动作。

菲律宾船只偷摸闯黄岩岛意欲何为

此次演习看似例行,却经过了精心筹划。轰-6J轰炸机是中国空军的新一代远程打击力量,每架可携带6枚鹰击-12导弹。这种导弹速度超过4马赫,射程达到400公里,足以让任何舰艇心生忌惮。它的真正威慑力不在发射,而在出现,只要出现在战区上空,就是信号。为了确保任务顺利执行,解放军同时派出了歼-16重型战斗机护航,这种机型兼具制空和对海打击能力,被称为“空中盾牌”。在海面上,054A护卫舰同步执行防空与监视任务,形成了完整的“空海一体化打击链”。这并非简单的演练,而是实战级配置。

更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点,就在此之前,中国海警刚在黄岩岛举行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在岛上迎风飘扬。紧接着,解放军展开实战演习,这种连贯动作不只是巧合,而是一次有层次的战略展示。从执法到军事,再到外交话语的掌控,中国在黄岩岛问题上的策略正在变得立体而主动。菲律宾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过去他们或许还能通过高调言论争取国际注意,如今的沉默则显得异常现实。

菲律宾的反应变化十分明显,就在一个多月前,他们还曾公开宣称“若中国继续行动,不排除动武”。菲律宾军队总参谋长布劳纳甚至提到“交战规则”,暗示可能开火。那时的气氛紧张,南海局势一度升温。但如今,在轰-6K带弹进南海当天,布劳纳改口称:“菲律宾将密切监视中国在黄岩岛的动向,一旦中方施工,将通过外交途径表达立场。”这句话中,没有“动武”,也没有所谓的“红线”。从高调威胁到低调外交,是一次明显的退缩。

菲律宾船只偷摸闯黄岩岛意欲何为

而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挫败。9月中旬,菲律宾出动十多艘公务船试图闯入黄岩岛,却被中国海警“全程掌控”。面对强硬的驱离行动,部分菲律宾船只打出了白旗,表示“无意冲突”。最终,这支船队被迫撤离。这一事件在菲律宾内部引发争议,但也让军方清醒地看到现实: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任何冒进都可能以失败收场。布劳纳很清楚,动武的代价,不是菲律宾能承受的。

另一方面,美国的沉默,也让菲律宾缺少了外部支撑。过去每当南海出现风波,美国都会第一时间表态,强调“航行自由”,批评中国所谓的“威胁地区稳定”。而这次,华盛顿出奇地安静。美方既没有发表官方声明,也没有动员军舰靠近黄岩岛。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有三个原因。

首先,解放军的实际战力已经让美方不得不谨慎。鹰击-12的射程覆盖了美军在菲律宾吕宋岛的基地范围,这意味着美军任何靠近的舰队,都可能进入中方导弹打击圈。轰-6J与歼-16的联动,更让美国失去了以往的空中优势。贸然介入,不仅难占上风,还可能导致意外冲突。

其次,美国此时的战略重心已不在南海。中东局势紧张,美军航母群频繁向中东调动,印太地区力量有所分散。即便想出手,也缺乏足够的部署。而一旦在南海挑起摩擦,又会在中东和印太之间陷入被动。

最后,美国与菲律宾的关系并非铁板一块。虽然有《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但华盛顿对马尼拉的支持更多是策略性利用。近几年,美国多次要求菲律宾开放军事基地,却在经济上对菲律宾限制频频,甚至在军购问题上让菲律宾陷入尴尬。菲律宾想买F-16,却连谈判都进行不顺。对菲律宾而言,美国的承诺越来越像一句空话。

菲律宾船只偷摸闯黄岩岛意欲何为

说白了,美国在这次事件中保持沉默,也是在向菲律宾传递信号:南海问题,不值得美方冒险。正因如此,布劳纳的言辞才如此谨慎。他明白,美国的“安全伞”并不能真正遮雨。由此回头看,轰-6K的出现正提醒所有观察者:南海上空的平衡已经改变。菲律宾的退缩,美国的沉默,都不是偶然。那不是谁的威胁,而是实力带来的自然结果。南海,不再是别人可以随意进退的地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