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为何现在突然掀桌子了?

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由来已久,这种关系塑造了两国经济格局,也考验着中国在全球资源链中的位置。几十年来,澳大利亚铁矿石以其高品位和稳定供应,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支柱原料。

中国每年进口铁矿石超过10亿吨,其中七成以上来自澳大利亚,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依赖,更是产业链上的嵌入。

澳大利亚三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力拓和福斯曼集团,掌控了皮尔巴拉地区的绝大部分产能,这些矿石直接支撑了中国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为何现在突然掀桌子了?

然而,这种依赖也带来定价权的缺失。长期以来,铁矿石价格由普氏指数主导,该指数基于少数交易商报价,常常忽略中国市场的实际供需,导致上游矿商利润丰厚,而中国钢企利润微薄。

2024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利润高达200亿美元,中国钢企同期仅30亿美元,这种不对等早已积累不满。

2025年,国际铁矿石市场面临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房地产调整和基础设施投资趋稳,导致需求增速降至2%左右。

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为何现在突然掀桌子了?

铁矿石价格从年初的每吨110美元回落至10月的105美元,库存高企,中国港口库存达1.48亿吨。供应端,澳大利亚产量稳定在9亿吨以上,但巴西淡水河谷扩产加剧过剩。

在这种买方市场环境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作为统一采购平台,启动与必和必拓的年度协议谈判。这次谈判本应顺水推舟,却因价格和结算货币的分歧迅速升级。

必和必拓坚持在去年协议基础上上调15%,锁定每吨109.5美元,理由是地缘冲突结束后重建需求将回升。

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为何现在突然掀桌子了?

中国则提出每吨80美元的基准价,这一数字已考虑全球需求疲软和必和必拓的低成本——其开采加运输总费用不足40美元。价差看似不大,却涉及每年200亿美元的规模,按中国从澳进口7亿吨计算,影响深远。

谈判从8月下旬拉开帷幕,焦点不止价格,还延伸到计价机制。

传统贸易依赖美元结算和普氏指数,该指数由国外机构计算,易受操纵,常因虚构事件上浮5-10%。

中国推动人民币计价,使用北京交易中心的新指数,该指数融合港口现货数据和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2025年10月报每吨750元,偏差仅3%。

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为何现在突然掀桌子了?

这不是简单货币转换,而是定价权的转移。早在2017年,中国与淡水河谷签人民币合同,2023年扩展至大连基准贸易,巴西铁矿石人民币比例达28%。

必和必拓拒绝,视之为对美元体系的挑战。谈判初期,双方交换数据,必和必拓报价刚性,中国团队则分析其财报,发现铁矿石收入占其总营收40%,中国市场失守将拖累股价10%。

这种准备源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该集团2022年整合全国钢企采购,覆盖产量八成,形成统一声音,与早期宝钢单一谈判相比,约束力强了两成。

9月初,僵局显现,中国指令钢企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的布粉矿,这一高品位产品占其对华出口三成,覆盖1亿吨。过去类似施压无效,因为钢企库存仅两月。

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为何现在突然掀桌子了?

现在,2025年废钢回收2.8亿吨,同比增长15%,短流程电炉钢占比16%。电炉炼钢用电成本降至每千瓦时0.25元,得益于光伏风电装机18亿千瓦,闲置产能压低电价。

相比长流程高炉依赖铁矿石,电炉节省30%原料费。这一转型从2020年电价瓶颈突破,利用新能源规模,实现环保优化。

到9月,钢企库存调整顺畅,缺口转向福斯曼集团,后者中国持股超10%,年产2亿吨,优先低价供应。

必和必拓反应强烈,9月10日警告供应中断,转向印度欧洲。但全球需求外,中国无买家消化其7亿吨产能,其Jimblebar矿区库存堆至300万吨,创三月高点。

谈判进入第二轮,中国重申底线:价格90美元,计价20%人民币。澳方同意现货浮动,但协议价卡在100美元。

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为何现在突然掀桌子了?

中国引入第三方审计,核查成本,发现海运费虚报15%。与2008年金融危机被动涨价不同,这次利用期货对冲,大连铁矿石9月跌至650元,推动现货议价。

9月20日,北京第三轮会议,必和必拓派驻华高管出席,中国展示西芒杜矿样品,品位66.5%,强调1.2亿吨产能替代澳矿10%。澳方质疑延误,但10月17日力拓确认西芒杜首批200万吨装载铁路,预计11月中旬抵华。

西芒杜地理优势:距中国海路短,运费12美元/吨,低于澳15美元。谈判中,中国列举钢企利润0.8%,上游50%,呼吁公平。澳方强调地缘稳定,中国反击其对华出口占45%,中断致澳GDP降0.5%。

9月底,谈判崩盘,中国升级指令:停止所有美元计价铁矿石进口,覆盖必和必拓全线7亿吨。10月1日,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表达失望,但未反制。

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为何现在突然掀桌子了?

市场震动,铁矿石首周跌4%,必和必拓股价滑3%。这一行动看似冒险,实则深谋。过去依赖超80%,中断易停产。

现在,多元化显效:福斯曼8月获142亿元扩产,产能增20%;力拓中国股权15%,签人民币合同;淡水河谷对华四成人民币。

相比2010年普氏定价被动,这次需求峰前库存缓冲,钢厂运转85%。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董事长背景深厚,曾掌大型钢企30年,精通博弈。

成立三年,2023年谈判力拓降价5%,2024年覆盖200家钢企。内部平台追踪港口数据,预测澳库存峰值。9月暂停后,替代从巴西增15%,缺口仅2%。

对比以往,中国从“量换价”转向“质控价”。2003年宝钢谈判,产量占10%,影响力限。现在,代表八成产量,结合废钢,需求弹性强。

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为何现在突然掀桌子了?

2025年废钢超3亿吨,电炉从高耗能更新低碳,碳排降25%。政策补贴电炉1亿吨,Q3占比17%。

与澳高品位依赖不同,废钢循环95%,成本2000元/吨,低于加工费。暂停后,钢企混合原料:铁矿减10%,废钢增15%,能耗降8%。10月电弧炉自动化70%,超2015年30%。

国内鞍钢矿增5000万吨,品位55%。政府2026年废钢20%,减进口3亿吨。必和必拓让步迹象:10月5日,现货下限85美元。

这一事件标志中国资源战略成熟。从历史依赖到主动调整,中国通过机构整合、海外投资和技术升级,逐步扭转被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