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些行业只要一听说,就觉得很“暴利”。多少人梦想进入,哪怕只是开个小店,那也能在时代大潮里,分一杯羹。
终究是日落西山了,下面五个被时代悄悄抛弃的行业,看它们如何从巅峰跌落。
一、电脑城

二十年前走进电脑城,商家看人下菜的功夫那真是“大师级别”。一台成本3000元的组装机,宰个生客能卖到8000元,利润抵普通人几个月工资。
2010年巅峰时全国电脑城年交易额超2000亿,中关村海龙电子城日客流量5万人,堪称科技“圣地”。
但“坑蒙拐骗”终遭反噬。强买强卖、以次充好、二手配件翻新、卖完不认账等,让多少人对这个地方产生负面印象。

良心商家当然是有的,但终究抵不过“信誉”的流失,人们“试错成本”太高了。
到2023年,全国电脑城倒闭超60%,连广州新赛格电子城都关门大吉。装机党却没消失,只是转战网上学教程、电商买配件,谁还愿当待宰羔羊?
二、玉石市场

“黄金有价玉无价”这话曾是玉石商的标准话术。但要真卖起来,价钱可就开得飞起了。
各种水沫玉、黑玉、阿富汗玉、新疆彩玉,还有仿造的清代老翡翠等,几十块钱的成本,巅峰时候能卖到几千上万。
曾经朋友圈有个人天天发图片,当时还挺瞧不上的。结果后来发现那个小老板十几套房,几辆豪车,那真叫暴利。

就连真正的缅甸翡翠、新疆和田玉,如今都有点吃力了,那些卖劣质玉的商人可想而知。
当然好料子不会“崩”,行情好的时候还会有热度。这里特指那些以次充好的商人,随着检测技术的迭代,和玩家们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暴利不会再有了。
三、网吧

千禧年初,网吧一条街的荧光灯是小镇青年夜生活的经典。网费虽只够交电费,但泡面、矿泉水等“配套生意”才是暴利的源头。
巅峰时全国网吧养活了整条产业链,从小小的鼠标到零食批发商。上学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家网吧,有多少小老板就是靠这个发家致富的。
然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彻底改变了局面。

如今,网吧的配置越来越高,甚至用“禁烟”来吸引顾客,但已经很少人去上网了。
像手游,随时随地都能组队开黑,比网吧五连坐更方便。家里装了千兆宽带,配上舒适的电竞椅,谁还愿意专门跑去网吧?短短四年,全国倒闭的网吧超过5万家,剩下的要么转型成“电竞馆”,要么苦苦支撑。
四、古玩市场

20多年前,鉴宝节目火爆全国的时候,一个专家随口说句"真品",就能让地摊上几十块的破碗瞬间身价暴涨。
拍卖会上,正式开启了“亿元时代”,全民掀起了一股“捡漏热潮”。
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开始遍地开花,冒出上万个地摊、数百家大型古玩城,潘家园的周末人挤得像春运火车站。

可好景不长。随着市场上真正的老物件越来越少,景德镇的高仿品却越做越多。
很多收藏爱好者花了几十万"学费"后终于醒悟,再也不碰这潭浑水。
真正的好东西,开始向极少数资深玩家“靠拢”,如今的市场摊位比人还多。那些靠仿古品挣大钱的人,现在已经不复“辉煌”了。
五、KTV

KTV的鼎盛时期,全国门店数量一度突破20万家。那时候谈生意有个固定流程:先吃晚饭,再去泡脚,最后要转场KTV吼几嗓子。
一个豪华包厢的消费,抵得上普通上班族一个月工资。这种暴利模式其实有个危机:主要靠酒水数倍的溢价赚钱,一旦年轻人不喜欢这种消费模式了,没落是必然的。

如今的KTV,大部分都要靠老年人“续命”。从2015年的12万家门店,到2024年仅剩不到5万家,短短9年间超过7万家KTV关门。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额同比下滑23.4%,连续第九个季度两位数下跌。
尽管部分KTV尝试转型,如推出低价包夜、增设餐饮服务,甚至吸引中老年消费群体,但仍难以扭转整体颓势。
那么,如今什么样的行业才能称得上“暴利”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