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新电影《你行!你上!》到底藏着什么隐喻?


南瓜在首映式上见到了姜文,也拿其中一幕替大家问了“到底有没有隐喻”这个问题。


姜文回答的大概意思是说,有些画面的确有自己的深意,但并没有很多网友想得那么多。


他还说了句很意味深长的话:“虽然我说我是这么想的,但你完全可以认为我说的不对。我的作品,是由作者和观众共同完成的。”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18号,姜文的新电影《你行!你上!》总算上了。因为姜文电影一向有各种隐喻,所以很多观众看的时候就是打着放大镜走进的电影院。


南瓜看完首映觉得,相比《让子弹飞》三部曲,这部电影的内容其实非常直白,一言以蔽之就是姜文在借郎朗的人生经历,讲述他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可以理解为《让子弹飞》的续集。


郎朗写过一本自传,叫《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对照郎朗自传和电影来看的话,电影里不少故事都有原型,但有大量的细节和郎朗的回忆对不上,还有一部分是郎朗自传里没写的桥段,纯电影加工改编的。


很显然,这多出来的细节不同以及额外加工改编的部分,就是姜文的自我表达了。


电影最开头是一场《猫和老鼠》黑白动画,郎朗在自传里说,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就是猫和老鼠这一集。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而动画片里的猫一直边弹琴边和老鼠搏斗,用郎朗书里的话说,他们“既对抗,又共同完成了弹奏”。


这种“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存在于郎朗和父亲、老师们以及邻居亲朋之间,贯穿了他的整个钢琴生涯。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但“郎朗”又不只是郎朗,因为电影里郎朗父亲有句台词,说自己分不清颜色,眼里只有红色和黄色,这恰好是咱们国旗的颜色。


现实中郎朗作为东北出身的孩子,靠着奋斗走向国际,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家,这个历程是新中国国家奋斗的一个缩影。


郎朗的第一个老师是来自上海的知青,但是当郎朗艺术成就再进一步时,老师觉得自己教不了他了,让他去北京,去找新老师——欧亚。


在这里,郎朗终于体会到了恶意。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欧亚老师的技术是顶尖水平,但她又有精神病,成天指着满墙的照片,念叨说自己培养了无数徒弟,可徒弟们却背叛乃至迫害了她。


自传里郎朗给这个老师取了个外号叫“发脾气教授”。


在自传里,郎朗说,自己因为音乐才华被人妒忌,有来自沈阳的朋友就给郎朗造谣,说郎朗的父亲和犯罪分子有关联。


郎爸从文工团出来后在保安大队工作,抓罪犯这不是很正常?


但那个老师根本没有任何考证,就单方面开除了郎朗。


可郎朗这个徒弟的实力在欧亚的教导下已经变得连欧亚自己都无法否认了。


在音乐学院的一场比赛中,这个老师刚好是考官之一,郎朗一直担心这个开除他的老师会给他恶意差评。


但最后,郎朗拿了第一。


父亲还专门问了那个老师:


“你投了他(郎朗)一票吗?”


那个老师说:“没错,我没法不投他一票,我如今已经无法否认他的才华了”。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在电影里,这一幕被姜文改编得极为戏剧化,多加了一个那个老师听郎朗弹琴听到当场晕倒被送医院的剧情。


你把这个故事概括一下那就是:


老师名字叫欧亚,横跨欧亚,她曾经教过很多学生,对外输出过很多自己的思想,但最后和学生一个个分道扬镳,他觉得那些学生都背叛了自己。


现在面对自己最有才华最有前途的学生,这个老师出于种种原因和学生决裂了。


到底是徒弟们迫害了老师导致了她的神经病,还是老师的神经病让学生们不得不敬而远之,已经不可考了。


大家只记得她最得意的学生成长起来时,老师自己却倒了。


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什么隐喻了,是明示。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被欧亚开除以后,郎朗又找了第三位老师,他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王子曰: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是他的指点让郎朗得到了著名音乐大师诸葛伯乐的关注,获得了各种参赛机会,最终斩获大奖,证明了自己。


但在郎朗成名接受采访时,王子曰却非常专横,不仅要否认郎爸的作用,就连上节目弹什么曲子也要由他定,想要夺走郎朗的控制权。


以至于郎爸气得大喊:“我才是总设计师。”


总设计师这个称呼在咱们国家是有专门指代的,大家一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郎爸这里还说了句台词:“记住一句话,一个公司,一个朗朗,一个爹。”


这句话出自一句纳粹德国的口号: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以此调侃老爹教育郎朗有时作风过于粗暴了。


自传里郎朗也提过他曾经非常恨自己的父亲,几个月都没有练琴,还是靠意外碰到的在街头卖瓜的二叔把他们的关系修复了。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郎爸不愿意放弃郎朗,他没有向那些试图控制郎朗的音乐学院老师们低头,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把郎朗带出去闯世界。


在《让子弹飞》里,中国人只能听莫扎特唱片,憧憬外面的世界: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但在15年后的《你行!你上!》中,洋人甚至要听中国人演奏莫扎特: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走向世界后,他们碰到了一组跟郎朗既合作,又斗争博弈的群体,他们的成员有美国克鲁兹音乐学院的校长、为这所学院在国内选拔人才的代理人诸葛伯乐。


还有从该校毕业的纽约音乐经纪人、傲慢但又掌握各种资源的美国光头指挥家。


这些人物在郎朗的传记里也存在,但故事只有音乐学院的校长大致对得上,其他部分都存在大量改编。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如果把郎朗出海的经历看作中国走向世界的缩影,你会发现这些人对郎朗的做法和西方对我们的做法是一样的。


按克鲁兹的规划,中国各种资源应该接受他们培养的在华代理人监督和分配;而郎朗却凭实力和决心绕过了代理人,获得了直接跟学院对话的机会。


走向世界以后,那些人对郎朗是一点帮助也没有吗?显然不是。


在仙台的比赛里,诸葛伯乐给的建议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在美国院长为首的师生那,郎朗的技法得到了最精细的打磨。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不管是签经纪公司还是讨论如何把郎朗介绍给指挥家,美国老师们也的确是真心的。


但这个过程你说对方都只是想帮他没别的私心吗?这也不对。


几个学生以“白宫邀请郎朗演出”搞了个恶作剧,把郎朗骗去荒郊野外戏耍,事情闹到院长那,这些美国人的回复却是:“他们花钱给你做了衣服、租了车,所以你不该生气。”


咱们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和日本、德国、法国、美国都学习过工业,这些国家有没有帮助过我们?有。但他们没有占便宜吗?显然不对。


改开打开市场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冲着明明白白的利益来跟我们交换的。


网上经常能看到有人不断列数据说这个国家“援助”了中国,那个国家援助了中国,意思是我们要感恩。


但大伙儿都知道我们从来都是以利相交,利尽则散,没有谁欠谁的说法。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几年前,堂堂美国国务卿还闹出了“诈捐门”,没给我们钱硬说自己给了。


等你真去查账就会发现,这些“援助”不仅并没有给到我们,反而给了某些在华搞破坏的内鬼。


这就和电影里大家把钱花在整蛊郎朗上,还让郎朗为此感恩是一样的。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那个号称掌握众多资源的光头指挥家,和郎朗第一次见面的过程也很有深意。


郎朗并不打算给指挥家任何情绪价值,而是很中二地在他上万美元的衬衫上留下了电话号码,把自己定义为“合作者”。


在光头指挥家看来这简直是羞辱。


根据基辛格回忆录《白宫岁月》的记载,中美最初的接触也类似。


接待他的周总理对美国和基辛格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是美国有求于我们,所以不着急。


基辛格住酒店的时候,“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英文标语和宣传册,并没有特地为他撤走,而是直接留在他的眼前,飞龙骑脸。


他很快就发现,跟周总理谈判最理智的方式就是直接提出最合理的主张,然后就一步不让坚持到底,因为不管你说不说对方都知道你的底牌。


像特朗普这样先漫天要价然后等着对方来还价,纯属浪费时间。基辛格最后甚至用“令人倾倒”这个词来形容周总理。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到了尼克松正式来的时候,他发现我们就是准备了一个简单的仪式,街道上根本没有安排群众欢迎美国总统,搞得他希望都落空了。


到了两个人再次见面的时候,指挥家找来了一堆人看郎朗弹琴,他们给郎朗设置了一大堆考验和关卡,郎朗弹琴弹着弹着,琴弦就断了,但每断一次,郎朗都能马上换一首曲子避开断掉的弦继续弹。


断到第三根的时候,他们干脆给郎朗换了一架钢琴,让其他人全部退下,自己一个人专心听郎朗弹,和郎朗一对一,无论郎朗弹了哪一首,他永远都是让郎朗继续弹下一个。


终于,20多首弹完之后,指挥家终于认可了郎朗,让郎朗当替补。


咱们加入WTO的谈判,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谈过去的,其中最刁难我们,提的要求最多的,就是第一次建交时被我们羞辱了的美国。


美国几乎是逐字逐句跟中国对条款,就像电影里说,几十万个音符,郎朗一个都不许弹错一样,中国足足对美国弹了15年,这个“next”才算喊完。


历经千辛万苦后,在一次重大晚会前,原定上场的演奏家尼古拉——一个充满俄国味的名字——倒下后,郎朗顶替他获得了表演机会。


他所在的舞台,既像中国的长城,又像英国康沃尔那个著名的古罗马海边剧场,总之,郎朗终于站在世界中央,接受万众瞩目了。


也正是在加入WTO之后,咱们的经济开始腾飞。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看到郎朗终于名扬世界后,郎爸却倒了,在飞机上看着走向辉煌的郎朗。


尽管郎朗在国际上斩获大奖时弹奏的多数是西方的曲目,但也有一些是非常中国风的。


电影里郎朗坐在起重机上弹琴时,当时的曲目是《浏阳河》和《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很明显代表我们中国人民精神的歌曲。


而浏阳河的歌词,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这也是在明示,提醒大伙儿即使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巅峰,也不要忘了让咱们国家强大的根本,是那个男人的思想和他代表的广大中国人民。

郎朗在2006年出的一张专辑,名字就是《黄河之子》,专辑名还请来了金庸题字。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在电影结尾,当郎朗弹奏起《黄河大合唱》时,他的琴声也和各地中国人的歌声融为了一体。


只有扎根在人民群众中的琴声,才是中国向这个时代发出的最强音。

电影《你行!你上!》藏着什么隐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