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宋佳白玉兰奖获奖感言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我们选择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年轻漂亮,不是因为我们把事业家庭平衡得很好,也不是因为我们穿了新一季的漂亮衣服,而是因为我们有创作的能力。”近日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现场,宋佳手握奖杯,声音平静却字字如锤,“我们有能力成就一部作品,我们有能力成就一个角色。”

这句宣言来得正是时候。在一个女性提名者占比达62%的白玉兰奖上,宋佳没有把聚光灯独揽于身,而是转向所有女性创作者:“大家在各自的作品里熠熠生辉,而我是最幸运的那个。”这一刻,竞争让位于共情,个体荣誉升华为群体宣言。

脱口秀圈有这样一条评论:“当一个女人握住麦克风,拥有一个不会被任何人打断的五分钟,她就实在没办法只为自己发言。”无论是手握麦克风的脱口秀演员,还是站在聚光灯下的电视剧演员,当她们终于获得表达的空间时,都承载着这份超越个体的重量。她们的声音,天然地会穿透个人体验的边界,化为群体境遇的共鸣。

长久以来,女演员的价值始终被禁锢在男性凝视的框架里。她们需要永远保持少女般的胶原蛋白,在红毯上把自己塞进最小号的新款时装,在访谈中展示完美主妇的平衡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规训,将艺术创作简化为一场永无止境的选美比赛。那些在片场磨破的剧本、在角色里熬干的眼泪、在创作中燃烧的生命,反而成了无人问津的边角料。

然而,镜头内外,她们要讲的是更广阔、更真实的生命故事。评审团将票投给了《山花烂漫时》,评语真诚恳切:“宋佳的表演超越了‘伟光正’的英雄叙事,她让张桂梅成为一个有血有肉、会捂嘴笑、会因学生进步而落泪的普通人。”

让张桂梅校长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这就是演员的社会价值。《山花烂漫时》播出后,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据云南广电传媒集团统计,该剧播出期间,华坪女高收到超过2000份捐赠申请,多家企业主动联系乡村学校提供设施改善资金。 

当整个行业都在追逐即时满足的流量红利时,宋佳们选择的创作之路,注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窄门。这条路上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没有可量化的KPI,有的只是对艺术本真的坚守,对人物灵魂的叩问,恰似张桂梅校长——用平凡铸就伟大,以真诚打动人心。

今朝山花烂漫,来日万紫千红,我们终会听到曾被物化、被简化、被噤声的女性创作者们,合力推开那扇窄门的巨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