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明日寒露不一般,堪称60年一遇,4大特点早了解,记得2物少吃!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里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到来。
时节到了寒露,气温将比秋分时更低,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主要的气候特点是:气温下降,少雨干燥,晨露更凉。
史书中对寒露的解释是:“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意思是说,古代时,人们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划分节气。当人们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到“寒甲”这个方向时,就知道寒露到了。因为,这时候的露水特别凉,都快结成霜了,所以,得名“寒露”。
古代历法学家和天文学家,为了更好的描述节气特点,根据我国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编写一部《七十二候集解》,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具体来说,是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寒露节气的三候为: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意思是说,到了寒露时节的第一个5天里,人们能够看到鸿雁排成“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到了寒露节气的第二个5天,人们能够感受到天气寒冷了,之前活跃的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都与雀鸟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的。
到了寒露节气的最后一个5天,人们发现,遍野的菊花已经开放,悄然染上了金箔。
今年是“60年一遇”的乙巳年寒露,老人说有“4大特点早”与往年大不同相同,并且,提醒人们,要记得2物少吃!那么,都具体指什么呢?下面快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今年寒露有“4大特点”
1、今年的寒露是“早寒露”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是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设定的。所以,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但是,由于农历存在“闰月”的关系,节气对应农历的日期每年都不固定,甚至最大能够差近一个月。例如,上一个节气秋分,最早出现在农历八月初一这天,最迟则出现在八月三十这天,相差接近一个月。
古人把寒露出现在农历八月里称为是“早寒露”,把寒露出现在农历九月里,则称为是“晚寒露”。今年的寒露,是在公历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这天,显然是“早寒露”。
老话说 “早寒露冻死牛,晚寒露暖烘烘”,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寒露是“早寒露”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反之,如果当年的寒露是“晚寒露”的话,则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是个暖冬。
类似的农谚还有“早寒露冷飕飕,晚寒露暖悠悠”,表达的意思相近。
2、今年的寒露是“上午寒露”
旧时民间,把寒露节气的交节时间出现在中午12点之前叫作“上午寒露”,把寒露节气的交节时间出现在中午12点以后叫作“下午寒露”。
2025年寒露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公历2025年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日这天的8时40分57秒,显然是民间说法中的“上午寒露”。
老话说“上午寒露,大雪封门;下午寒露,单衣过冬”,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寒露交节时间出现在上午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寒冷雪多。反之,如果当年的寒露交节时间出现在下午,则可能预示着当年的冬天会相对暖和一些。
类似的农谚还有“上午寒露,冬雪封门”,表达的意思相近。
3、今年的寒露是“初一寒露后”
在旧时,人们也会通过寒露和农历九月初一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判断冬天的寒冷程度。例如,在民间就有“初一寒露后,雪大不见路”的农谚,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寒露节气出现在农历九月初一之前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冬天降雪可能会非常多,说明当年的冬天是个冷冬。
今年的寒露是在农历八月十七这天,显然是民间说法中的“初一寒露后”。
4、今年的寒露这天“逢单日”
上面已经说了,今年的寒露是交节在农历八月十七这天,是民间说法中的“逢单日”。
老话说“寒露逢单,棉被加三”,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寒露交节交节这天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单数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会非常寒冷,需要多加棉被来御寒。
类似的农谚还有“寒露逢单冷到三月三”,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如果露节气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单数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甚至这种寒冷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到次年农历三月初三前后。
二、寒露时节,记得2物少吃
1、少吃大补食物
进入寒露后,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更加明显了。所以,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要吃的温润一些。因为,秋天是要为冬天打底子。
所以,我们不能一进入寒露,气温刚一降,就吃很多的大补食物,如炖羊肉汤、猪蹄、排骨、牛肉等。过量食用,可能易导致我们消化不良或热量超标。
2、少吃辣味,尽量不饮酒
寒露节气过后,随着降雨的减少,天气变得更加干燥了,人体津液亦会凝结,容易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如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等。而像辣椒、花椒、姜等辛辣食物性热,我们吃了之后,容易在体内产生火热之邪,会加重人体失水,使燥热更加明显。
另外,寒露节气后,尽量不饮酒。因为,寒露后人体本就容易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饮酒会进一步加重阴液的损耗,影响身体健康。
以上这些内容,大家是怎么看的?您还知道哪些寒露习俗和讲究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