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给甲方演示 1600 万项目方案,HR 打电话说 “明天不用来了”,我关掉投影:“这方案你们另找团队落地吧!” 甲方当场愣住会议室里的空调有点凉,我攥着激光笔的手却全是汗。幕布上正放着项目落地的关键节点表,甲方的王总刚皱着眉问完 “第三季度的技术验收标准怎么定”,我兜里的手机就震得不停 —— 是公司的短号,HR 李姐的分机号。我以为是项目需要补充材料,走到会议室角落接起,还没来得及说 “李姐,我正在给甲方演示”,那头就传来公式化的声音:“周明,通知你一下,公司近期优化人员结构,你的岗位在调整范围内,明天不用来上班了。离职手续我会发你邮箱,补偿金按劳动法算。”我懵了三秒,耳朵里嗡嗡响。优化人员结构?上周我还跟总监张涛熬夜改方案到凌晨三点,他拍着我肩膀说 “小周,这项目成了,你就是部门副经理”;昨天团队里的实习生还问我 “周哥,项目签了咱们能涨奖金不”。我压着嗓子问:“为什么是我?这个项目马上要签了,核心对接全是我做的,没人能接。”“这是公司决定,我只是通知你。” 李姐的声音没一点温度,“你今天要是能把项目签下来,离职补偿能多给一个月,签不下来也不影响。就这样,我挂了。”电话挂断的忙音像针一样扎我。我回头看了眼会议室,甲方的人都盯着我,王总手里还拿着笔,准备记笔记;我团队的两个同事,小张和老吴,脸色也变了 —— 他们听见了我最后那句 “没人能接”。我走回投影前,手指按在投影仪开关上,咔嗒一声,亮着的幕布瞬间黑下来。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空调吹风的声音,王总先反应过来,放下笔问:“小周,这到底怎么回事?你们公司这是闹哪出?1600 万的项目,说换人就换人?”我拿起桌上的方案册,翻到写着 “核心技术团队” 的那页,指着上面我和小张、老吴的名字说:“王总,实不相瞒,刚才公司 HR 通知我明天不用来上班。这个方案,从最初的需求调研到现在的落地计划,我带队熬了 47 个通宵,改了 13 版;里面的用户画像模型是小张牵头做的,客户对接的 23 个需求点是老吴记的,我们仨是核心。现在公司让我走,他们俩要是留下,也得被随便安个岗位,这项目没人能接明白。”小张突然站起来,把手里的笔记本往桌上一放:“王总,周哥走,我也走。这模型里的算法参数只有我和周哥清楚,换个人来,调试都得三个月,耽误您的项目进度。” 老吴也跟着点头:“我手里的客户对接记录,有一半是跟您公司技术部私下沟通的细节,没写在方案里,别人拿过去也没用。”王总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掏出手机给我公司的总监张涛打了电话,开了免提。电话接通,张涛的声音还带着敷衍:“王总,您放心,项目我们肯定能做好,小周只是临时有事,我马上派别人接手……”“张总监,别扯这些没用的。” 王总打断他,“你们公司刚把项目核心的周明开了,他团队的人也不做了,你派谁来?派个连方案里的模型都看不懂的人?我 1600 万的项目,不是让你们练手的。要么,你让周明继续负责,直到项目落地;要么,咱们这合作就算了,我找别家。”张涛那边沉默了,过了会儿才说:“王总,我跟 HR 沟通一下,您别着急…… 小周,你也别冲动,有话咱们回公司说,项目不能黄。”我拿过手机,对着话筒说:“张总监,不用沟通了。公司能在我给甲方演示的时候通知我离职,就没把我当回事,也没把这个项目当回事。这方案我不做了,您找别人吧。” 说完我挂了电话,把方案册合上,递给王总:“王总,抱歉耽误您时间,后续您要是还想做这个项目,等我处理完离职,我和小张、老吴成立新团队,再跟您对接,保证比现在做得好。”王总看着我,突然笑了,伸手拍了拍我肩膀:“小周,我就冲你这股劲,等你。你们公司不珍惜你,我珍惜。明天你把离职手续办了,后天来我公司聊,咱们直接跟你新团队签合同。”走出甲方公司的大楼,小张和老吴跟在我后面,小张说:“周哥,咱们真创业啊?我手里就三万块存款。” 老吴笑着说:“我有五万,再找我小舅子借点,够租个小办公室了。” 我看着他俩,心里的委屈突然散了 —— 原来被公司抛弃不可怕,有愿意跟你一起扛的兄弟,有认可你价值的客户,比什么都强。三天后,我办完离职,和小张、老吴租了个 15 平米的办公室,注册了小公司。王总真的跟我们签了合同,还介绍了两个新客户。现在项目已经落地三个月,客户反馈很好,我们的公司也招了三个新员工。有时候想起那天在会议室关掉投影的瞬间,我还会觉得庆幸 —— 幸好我没忍气吞声,幸好我守住了自己的专业和尊严。职场里,从来不是你离不开公司,而是公司能不能留住真正有价值的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