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61年,杨尚昆的二儿子杨绍明,小时候很淘气,一直是中南海里的“孩子王”,就连毛主席也非常器重他,甚至还直言:这个杨小二将来可以当中央委员,候补期18年。...
童年的杨绍明,是孩子堆里出了名的淘气包,也是人群中的孩子王,这身份给了他的镜头一种特权,12岁那年,父亲杨尚昆把第一台相机交到他手上,从此,伙伴们成了他的模特。
杨绍明能随时向中央最顶尖的摄影师请教,还能在各种会议上当个“义务助理”,没人会把他当外人,这种亲近感,让他在1959年能捕捉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会前放松聊天的瞬间,把历史名人拉回了现实生活。
1961年,19岁的杨绍明好奇心爆棚,竟然跑去偷看政治局开会,毛主席发现他,不仅没生气,反而乐了,拍着他肩膀开了句玩笑,说“杨小二将来可以当中央委员”。
这是一种被允许的好奇心,这份底气,成了他日后敢于用镜头探索历史的胆识源头,但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曾经赋予他特权的东西,后来也让他尝尽了被“放逐”的滋味。
家庭的政治变故,让杨绍明从一个圈内人,被狠狠地甩到了边缘,镜头被迫从仰望权力,转向审视人性,尤其是人在逆境里的那份坚韧。
大学还没念完父亲就倒了,曾经的“孩子王”一夜之间成了谁都躲着走的孤家寡人,在一次运动中,他甚至被人打到昏迷,头部受了重伤,要不是有好心人搭救,后果不堪设想。
说来也巧,他早年因为数学偏科,中考落榜,一度把自己关在屋里,当时毛主席开导他,让他“多接触普通人”,没想到多年后,这句劝慰以一种无比残酷的方式应验了。
杨绍明把“准入”看到的大历史,和“放逐”中体会到的深层人性,捏合在一起,那张拿到荷赛奖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杨绍明的镜头下,既有周恩来工作的身影,也有普通人的生活,这是一种平衡,源于他既看过山巅的风景,也走过泥泞的谷底。
所以,杨绍明一开始是从红墙里那种特权视角看世界的,后来经历了一场风暴,他的视角被彻底改变,最后形成了一种能和历史、人性产生共鸣的深刻观察。#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参考资料:环球人物——“摄影家是一种严峻的人生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