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俄罗斯的“红线”到底在哪
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一夜之间,百架无人机像一群“飞行蚊子”一样冲进莫斯科上空,把俄方引以为傲的防空系统搅了个底朝天。机场瘫痪、儿童伤亡、百万民众被困,这不是虚构的战争电影,而是2024年7月的真实现场。
7月21日凌晨,乌克兰发动本轮最猛烈的大规模无人机攻势,几乎同时冲击莫斯科四大机场:谢列梅捷沃、伏努科沃、多莫杰多沃和茹科夫斯基全线陷落,近50架航班改道,数千旅客被困,还有一名9岁儿童不幸遇难。整个2150万人的莫斯科都市圈,如同被推入了“无人机靶场”。
俄国防部第一时间公布捷报:117架无人机被拦截,其中30架突入莫斯科防空圈——但这些数据,在机场火光冲天、航班停摆面前,只显得格外讽刺。
俄罗斯的防空网不是不密,而是“太贵”。数十万美元一发的拦截弹对上几百美元一架的无人机,这就像拿黄金打蒼蝇。成本倒挂的对抗方式,让“空防”变成了“空谈”。而乌军这波操作玩的不是硬实力,是性价比:小型化、低空飞行、自主导航,用的是淘宝级零件,打的是冷战级系统。
无人机残骸在谢列梅捷沃机场燃起大火,地板上的旅客睡姿千奇百怪,仿佛在用沉默控诉一句话:你拦得住导弹,却拦不住一群“小破飞行器”。
与其说这是一次军事行动,不如说是一次信息战、心理战与成本战的“三合一套餐”。不同于过去的精准打击,如今的无人机饱和攻击更像是对城市治理体系的“应急考试”。而现在的俄罗斯,看起来刚交上了一份“挂科试卷”。
从机场到居民楼,从地铁到物流仓库,一切“非军事目标”正成为新一代战争的主战场。而对于防御方来说,你要么烧钱布网,要么看着设施被轮番“点名”。这个世界,正越来越像一个脆弱的硬盘,而无人机,就是病毒。
过去一周,乌克兰连续出击,显示出其在无人机作战方面的战术进化。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持续高强度袭击是否可持续?背后支撑的弹药链条与电子战能力仍是问号。而对于俄罗斯,最尴尬的不是拦不住无人机,而是拦不住恐慌。
从战略层面来看,廉价无人机的广泛使用,正在让“战场边界”模糊化,民用设施、平民生命不再是“意外波及”,而是攻击策略的一部分。这种“去精英化战争”模式一旦普及,全球所有大都市都将面对治理与国防的双重重构。
别以为战争还像过去那样拼坦克、拼航母,现在比的是“谁能花得起冤枉钱”。无人机的攻击,看起来不起眼,却是现代战争中最致命的“漏洞扫描器”。
而对于普京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不光要堵住城市的天空,更要堵住民众的愤怒和质疑。面对蜂群般的袭击和国际舆论的放大镜,俄罗斯的“红线”到底在哪?或许这场战争,会给出答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