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洪武皇帝长孙朱雄英:大明最遗憾的早夭皇嗣

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二十七日,朱雄英出生于南京皇宫。他是太子朱标与常遇春长女常氏的嫡长子,也是朱元璋实际意义上的长孙(朱标长子早夭)。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雄英出生时“太祖甚喜,命礼部备仪仗以迎”,朱元璋甚至打破“皇孙百日方赐名”的规制,次日即赐名“雄英”,取“雄才英武”之意

朱雄英的成长备受关注。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命东宫增设“皇孙讲读官”,由翰林学士宋濂亲自教导。

《明史·宋濂传》记载,朱元璋曾对宋濂说:“此子承祖宗基业,卿当悉心教之。”

常遇春家族也因朱雄英的存在而权势显赫。

常遇春之弟常升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其子常茂袭爵郑国公,形成强大的外戚军事集团。

活得够久一切才能有,最强太子朱标5个儿子的结局说明一切

然而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朱雄英突发高热,太医院院判戴思恭三次入宫诊治无效。

《明史·戴思恭传》记载:“皇嫡长孙疾,思恭治不效,帝怒欲诛之,赖太子力救得免。”

最终朱雄英于五月初一病逝,年仅8岁。

此事导致常氏家族地位骤降,常升被调离中军都督府,常茂因“骄纵不法”被削爵流放。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标在丧子后“哀毁骨立”,朱元璋为此暂停朝会三日,命礼部以亲王规格治丧。

朱雄英的早逝直接改变了明朝皇位传承。原本作为侧室的吕氏被扶正,其子朱允炆得以继承皇太孙之位。

台湾学者徐泓在《明代皇位继承制度研究》中指出:“若朱雄英在世,常氏外戚与蓝玉集团结合,靖难之役或难发生。”

活得够久一切才能有,最强太子朱标5个儿子的结局说明一切

二、建文帝朱允炆:消失于历史迷雾的悲剧帝王

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十二月五日,生母吕氏原为朱标侧室。

据《明史·恭闵帝纪》记载,朱允炆“生而额颅稍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暗示其外貌缺陷。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逝后,朱元璋跳过诸子直接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此举引发藩王不满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朕以御虏付诸王,令边尘不动,俾汝安坐。”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登基后,在齐泰、黄子澄等人建议下推行削藩。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详细记载:建文元年七月,周王朱橚首遭废黜;次年四月,湘王朱柏被逼自焚;至建文四年,共有五位藩王被废。

朱棣在《奉天靖难记》中指控建文集团“变乱祖制”,成为起兵借口。

活得够久一切才能有,最强太子朱标5个儿子的结局说明一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南京金川门失守。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朱允炆“阖宫自焚”,但《国榷》作者谈迁指出:“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中使出其尸于火中,然面目焦烂不可辨。”

近代学者吴晗在《朱元璋传》中统计,明清两代关于建文下落的记载多达20余种说法,包括出家为僧、流亡海外等。

值得注意的是,《万历野获编》记载,正统五年(1440年)有老僧自称建文帝,经审问后被囚禁至死,此事载入《明英宗实录》。

永乐年间,朱棣派遣胡濙密访14年,郑和七下西洋,均被疑与搜寻建文有关。

据《明史·胡濙传》记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深夜谒见朱棣,“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

现代学者毛佩琦在《永乐皇帝大传》中分析:“若建文确已死亡,朱棣无需持续追查二十余年。”

活得够久一切才能有,最强太子朱标5个儿子的结局说明一切

三、吴王朱允熥:被政治阴影笼罩的常氏血脉

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母常氏为开平王常遇春之女。

据《明史·诸王传》记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允熥受封衡王,建文元年(1399年)改封吴王,封地杭州。

朱棣登基后,先将其降封广泽王,永乐二年(1404年)以“心怀怨望”罪名废为庶人。

南京大学陈梧桐教授在《永乐朝宗室政策研究》中指出,朱允熥的特殊身份使其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其外公常遇春是明初第一猛将,舅父常升掌管中军都督府,舅公蓝玉更是洪武后期军方核心人物。

《明太宗实录》记载,朱允熥被囚禁凤阳高墙期间,“衣食仅足存活,不得与外人交通”。

永乐十五年(1417年)正月,朱允熥突然“暴卒”,终年39岁。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同囚的齐王朱榑在《李朝实录》中透露:“允熥常呕血,守卫克减饮食。”

活得够久一切才能有,最强太子朱标5个儿子的结局说明一切

四、永嘉王朱允熞:被终身囚禁的建文同母弟*

朱允熞生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文元年受封衡王。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登基后先降封其为怀恩王,居建昌。永乐四年(1406年)突然以“擅议朝政”罪名废为庶人。

台湾学者黄彰健在《永乐朝政治史》中披露,当时锦衣卫报告朱允熞“常夜观星象,私制衣冠”,这触动了朱棣的敏感神经。

《明史·诸王传》记载朱允熞被囚凤阳高墙达37年,正统十三年(1448年)病逝,终年62岁。

其囚室“广不过丈,高仅容人”,每日供给糙米一升,寒冬仅着单衣。

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十二年曾有官员奏请改善囚禁宗室待遇,但被以“毋忘祖训”为由驳回。

活得够久一切才能有,最强太子朱标5个儿子的结局说明一切

五、润怀王朱允熙:离奇火灾终结的末子命运

朱允熙生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建文元年受封徐王。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四年(1406年)其府邸突发大火,朱允熙“惊悸成疾,未几卒”,年仅16岁。

但《国榷》作者谈迁质疑:“王所居殿宇皆砖石,何得骤燃?且火起时值夜半,卫士皆未觉。”

现代学者毛佩琦在《永乐皇帝大传》中指出三个疑点。

其一,火灾前月朱棣刚削减其护卫;其二,与朱允熙同住的吕太后(建文帝生母)竟安然无恙;其三,《明太宗实录》对此事记载仅27字,远少于常规亲王丧仪记录。

对比洪武三年秦王府火灾时,《明太祖实录》详细记载得救援过程与问责官员,差异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朱允熙死后次年,其姐夫傅忠(宁国公主驸马)突然被贬,据《明史·公主传》记载,傅忠曾“私祭允熙”。

这些细节暗示火灾背后或有政治操作。

活得够久一切才能有,最强太子朱标5个儿子的结局说明一切

六、历史余波

正德年间,河南人杨应祥自称建文帝,经审讯后被处决,《明武宗实录》记载此案牵连百余人。

万历二年(1574年),云南僧人自称为建文嫡孙,引发朝野震动,《万历邸钞》记载首辅张居正亲自处理此事。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复建文年号,但未及实施便亡国。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在修纂《明史》过程中,乾隆帝非要掺和前代旧事。下诏为建文帝上谥“恭闵惠皇帝”,《清高宗实录》记载其理由:“以正前代是非,昭万世公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