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美考虑向乌提供战斧导弹释放何信号
1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美方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更是公开放话,要求俄罗斯必须“醒悟”。与此同时,俄方则是公开声称,对与美对话抱有期望。
不久前,在俄乌问题上立场多次摇摆不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对俄摆出强硬姿态,美国副总统万斯也迅速跟进,他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称,俄罗斯必须“醒悟过来,接受现实”。不仅如此,万斯还证实称,美方正在考虑乌克兰提出的获取“战斧”导弹的请求,但他并未给出明确的回答,他表示决定最终将由特朗普作出。
有专家分析称,特朗普政府近期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转向,从副总统万斯 “俄罗斯必须醒悟” 的强硬表态到对 “战斧” 导弹援乌的开放态度,看似立场骤变,实则是多重战略算计下的权宜之举,背后折射出美国对乌政策的本质矛盾与冲突升级的潜在风险。
这种态度摇摆并非偶然。此前特朗普既曾呼吁冲突停火,又对俄方强硬姿态表达不满,而万斯的表态正是对这种矛盾立场的显性化诠释。将最终决策权归于特朗普的表述,看似留有余地,实则是典型的战略模糊手法。既向俄罗斯释放施压信号,又为后续政策调整保留退路。这种模糊性背后,是美国 “利益优先” 原则的一贯体现:既不愿过度消耗资源陷入战争泥潭,又不想看到乌克兰溃败导致欧洲战略失衡,更试图通过有限介入将责任更多转嫁给欧洲盟友。
“战斧” 导弹的援乌争议,成为这场战略博弈的核心支点。这款射程超 2000 公里的武器,其威慑力远超乌方现有装备,足以覆盖莫斯科等俄核心区域,彻底打破此前的战场平衡。从拜登政府明确拒绝到如今特朗普政府的松口,政策转向的背后是多重现实考量:俄军近期对乌军工设施和交通枢纽的大规模打击,让乌方远程打击需求愈发迫切;而北约盟友在东欧的兵力部署与防空系统投入,又让美国觉得有底气提升援助层级。但这种升级暗藏巨大风险,一旦 “战斧” 投入战场,俄罗斯很有可能将其视为直接参战信号,冲突外溢的可能性将急剧上升。
泽连斯基政府对 “战斧” 的渴求,本质上是试图通过武器升级打破谈判僵局。正如其所言,拥有此类武器能让俄方 “重新计算风险”,这种心理威慑确实可能为乌方争取谈判筹码。但乌克兰或许高估了美国支持的稳定性,特朗普政府的 “不反对” 从未等同于 “必然提供”,其真实意图更可能是借武器议题逼迫俄方让步,而非真心推动乌方获得战略打击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 “战斧” 最终是否援乌,这场舆论与战略的双重博弈已让冲突进入更危险的阶段。美国政府需要清醒认识到,武器援助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而冲突升级的风险却在递增;乌克兰更应明白,外部武器支持从来不是和平的捷径。
与此同时,就在日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称,俄罗斯仍然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冲突的根本原因,对与美国继续对话抱有一定期望,并注意到美国政府所展现的发展务实合作的意愿。
拉夫罗夫的表态,既是俄罗斯在战略博弈中的理性回应,也为局势留下一丝对话空间。但美国若仍执着于用武器援助制造 “战略模糊”,而非推动实质性和谈,恐将让这丝空间逐渐闭合。毕竟,“战斧” 导弹能改变战场态势,却无法消除冲突根源;战略算计可暂时占据主动,却难掩各方对和平的迫切需求。当下的关键,已不是哪方在武器援助上更进一尺,而是能否让摇摆的立场回归理性,让博弈的焦点转向对话 ——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冲突滑向更危险的深渊,为俄乌两国乃至欧洲的稳定寻得破局之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