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胡同口,常有人说起那位“怪人”。

他出门总是背着个旧布包,里面装着自己专用的饭勺和筷子。

吃饭从不用纸巾,只掏出一块洗得发黄的手帕。

别看他穿得普通,走路还有点驼,可谁也想不到,他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儿子,是文化世家的独苗。

这个人叫梁从诫。

林徽因独子,辞职搞环保保护金丝猴,晚年慨叹:我祖孙三代皆败者

他没有继承父母的建筑事业,也没有延续祖父梁启超的政治理想,而是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完全不务正业”的事:搞环保,这也成了后来中国民间环保运动的起点。

林徽因独子,辞职搞环保保护金丝猴,晚年慨叹:我祖孙三代皆败者

1932年,梁从诫出生在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他刚出生那年,母亲林徽因为他写下了那首有名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形容他是爱,是暖,是希望。

他的父亲,是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梁思成,祖父是“维新三杰”之一的梁启超。

可以说,梁从诫出生时,天花板就已经很高了。

他的名字“从诫”,取自宋代建筑大师李诫,父母希望他将来也能成为一位像李诫一样的建筑师。按这个思路,清华建筑系应该就是他的首选。

林徽因独子,辞职搞环保保护金丝猴,晚年慨叹:我祖孙三代皆败者

可惜,命运给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18岁那年,他以两分之差没考上清华建筑系。一个小小的分数,改变了整个人生的轨迹。他后来去了北大历史系,学的是历史,写的是论文,成了一名教授。

别人看他,仍然是文化人,是学者,是书香门第出的人才。

但那只是表面,梁从诫心里知道,他始终不是那个“按图索骥”的人。

他心里有火,却不知道往哪烧,直到有一天,有人投来一篇环保文章。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一位环保学者给《知识分子》杂志投了一篇稿子,内容是讲乡镇企业发展背后的污染问题。

梁从诫看完那篇文章后,整整两天没睡好。

他忽然意识到,所谓“现代化”的代价,有可能是我们下一代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连森林里的动物都保不住。

他开始频繁参加环保讲座,去偏远地区做调研,甚至骑车去捡垃圾。他不再满足于写文章,而是想真真正正做点什么。

林徽因独子,辞职搞环保保护金丝猴,晚年慨叹:我祖孙三代皆败者

1994年,他已经62岁,从体制内辞职,向亲戚借了300块钱,成立了一个听起来很小的组织:“自然之友”。

第一次开会,只有82个人。

他在会上说:“别小看这一百人,只要我们真做事,哪怕只拯救一棵树、一条河,都不白来。”

后来,这个组织成为中国最早的环保NGO之一,很多今天主流的环保力量,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林徽因独子,辞职搞环保保护金丝猴,晚年慨叹:我祖孙三代皆败者

搞环保这件事,在当年没什么人支持,更让人不理解的,是梁从诫的生活方式。

他特别节省,节省到别人觉得有点过分。

别人去餐馆吃饭,他会从布包里掏出自己用了十几年的勺子和筷子,饭后也从不拿纸巾,默默地掏出那块“百洗成黄”的手帕擦嘴。

他的办公室里,全是捡来的家具:办公桌是别人扔的,沙发是他从小区垃圾堆拖回来的,打印机是邻居不要的旧货。

他连名片都不印新的,用别人用过的废纸裁成小片,正面印自己的名字和电话,背面还能看到人家写的字。

有一次记者采访他,问:“您这样生活不难吗?”

他只说了一句:“人不怕过得清苦,就怕连做对的事情的勇气都没有。”

梁从诫并不是只在象牙塔里劝大家节约,他也很刚,甚至“杠”到让人敬畏。

林徽因独子,辞职搞环保保护金丝猴,晚年慨叹:我祖孙三代皆败者

1999年,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他当着一屋子老板的面说:“你们口口声声说发展经济,搞工业,其实就是在把中国变成世界的厨房,污染谁来承担?”

在三亚,他看到游客留下的一大袋垃圾,直接拎到当地官员餐桌上,说:“你们这是吃饭的地方,还是垃圾场?”

在某县环保座谈会上,县长来敬酒,他不喝,还怒道:“你们的水比酱油还黑,咋好意思喝酒?”

最震撼的一次,是他亲自参与藏羚羊皮焚烧行动。

当年盗猎猖獗,收缴来的羚羊皮堆成了小山。他站在高原的风里,一把火烧掉了390张皮。他说:“有时候,不点这把火,唤不醒人的良知。”

林徽因独子,辞职搞环保保护金丝猴,晚年慨叹:我祖孙三代皆败者

更出名的,是他保护云南滇金丝猴。

当时,为了开发木材,政府要砍伐猴子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

他知道后,四处找人、写呼吁书、联系国家林业局,甚至动用一切能用到的媒体资源。

后来,这片森林被保了下来,滇金丝猴的数量也逐年恢复。

美国总统克林顿来访中国时,收到的一份环保礼物,就是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

林徽因独子,辞职搞环保保护金丝猴,晚年慨叹:我祖孙三代皆败者

那一刻,梁从诫笑了。那不是荣耀,是证明他们这些“怪人”,的确做成了一件大事。

2010年,梁从诫去世,享年78岁。

他走的时候,没有惊天动地的悼念仪式,也没几张黑白遗像,他留下的,是一屋子旧家具、一堆捡来的材料,还有一个仍在运转的环保组织。

朋友们开玩笑说:“他一生没留下什么遗产,除了那块布手帕。”

但他们也知道,他留下的远不止这些。

他说过:“我这一生,也许没建过一座房子,但我拼命想守住这片土地不被污染,也算为这个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有人觉得他失败,觉得他没继承父母的遗志,但换个角度看,他继承的,也许是林徽因的温柔执念,梁思成的孤勇坚持,只不过他选择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梁家三代人,从维新变法到古城保护,再到环保公益,每一代都没走在“主流”的路上,但每一代,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这个国家:

“我们爱这片土地,愿意为它坚持到底。”

#头条深一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