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甘肃博主发帖,不能因为“铅”,就否定天水的一切。

我昨天在头条号上发了个天水市麦积区桃子好吃的微头条,结果评论区留言让人无语。

说什么,“不敢吃了,怕铅中毒”,“桃、花牛苹果都不会吃了”,“你不怕铅超标吗?”

看来,一个偶然事件,对天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真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 这究竟是咋回事?

该博主在7月9日发布一个当地桃子上市的消息,却引发网友吐槽。

该博主提及,目前天水市有名的秦安、伯阳桃子大量上市,在天水麦积城区每市斤都在5-8元之间。然而评论区却是冷嘲热讽,直言担心铅超标。

  • 针对天水幼儿血铅异常事件,有媒体发布评论员文章:幼儿血铅检测“罗生门”背后,真相与信任不能“双标”。

文章指出,彻查“毒源”,监管不能“装睡”!此次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幼儿园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监管体系的失效。涉事幼儿园持有合法食品经营许可证,但日常检查却未发现添加剂滥用;涉事餐食(如三色枣发糕、玉米肠卷)被初步判定添加剂超标,但具体成分至今未公布。更值得警惕的是,该园创始人名下还有多家关联幼儿园,是否同样存在风险?此外,当地2006年曾发生吴家河村群体性铅中毒事件,此次是否涉及环境铅污染?唯有全面溯源,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此外据央广网报道,同一项检测,在当地和在西安的数值差距巨大(27.6 微克/升、440微克/升),为何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异?该报道同时指出,有家长称,“三色枣发糕和玉米肠卷一星期就吃一两次,咋可能中毒这么严重”?

因此,天水幼儿血铅数据异常,公众的质疑并非消除。 “不能因为“铅”而否定天水的一切”,这话没毛病。

但是出了这么大的事,不及时、迅速、重拳、铁腕,并且公开、公正,以受害孩子和家庭为核心解决问题,而想着捂盖子、动用权利机关做出与异地检验不符的检验结果,想着淡化处理,公关处理,导致当地公信力下降,甚至让全国老百姓往负面方向的猜想只会更加放大,造成的声誉后果真的很严重,有可能比否定一切都严重。

《幼儿血铅检测“罗生门”背后,真相与信任不能“双标”》文章中特别呼吁,公开透明,重建信任!一是公开检测全流程,公布天水检测机构的资质、方法及原始数据,委托国家级实验室复检,消除“数据造假”质疑。二是彻查污染链,不仅追查幼儿园责任,还需排查食品供应商、水质及环境铅污染可能,避免“舍车保帅”。三是完善长效监管,将血铅筛查纳入幼儿体检,严查校园食品添加剂,推行“明厨亮灶+区块链溯源”,让监管真正“长牙齿”。

显而易见,这个呼吁非常及时精准,正是当前舆论关注的焦点。对此,你怎么看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