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武侠剧面临的“困境”:创意枯竭、叙事同质、人物脸谱化和审美相对保守,有目共睹。一度“式微”的武侠剧如何重获观众和市场青睐?成为当前影视市场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此般背景下,改编自温瑞安《神州奇侠》的古装新概念武侠剧《赴山海》,应运而生。该剧以沉浸式科技写作系统为引,在传统武侠的骨血中注入现代叙事基因,借助一个现代少年进入武侠世界的设定,展开了一场关乎成长与信念的侠义精神探索。“穿书+系统”的反套路解构江湖故事,是为“武侠+”模式开拓了新的创作可能。

图源:《赴山海》官微

01

“穿书+系统”设定

反套路解构“江湖”故事

《赴山海》开播之前,平台累计总预约量破1300万。据观察,德塔文景气指数开播首日强势破2并持续至今,伴随江湖群像故事铺展开来,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追剧。

图源:德塔文科技

双平台分流下,《赴山海》创2025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最快破26000纪录,爱奇艺站内热度突破8500的同时,接连登顶腾讯、爱奇艺站内总榜、电视剧榜各维度榜单,热度成绩不容小觑。

图源:《赴山海》官微

该剧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亦掀起不小水花,除了先后拿下微博剧集影响力热播榜,抖音剧集榜,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电视榜TOP1之外,截至首周,微博热搜总计1300+,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141.5亿,抖音主话题播放量62亿,小红书万赞爆款170多个。在目前长剧市场整体比较萎靡的情况下,《赴山海》将很多观众的注意力带回了长剧市场。

如今,类型融合正成为国产影视剧集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武侠题材也不例外。在讲究求新求变的大环境下,面对传统武侠剧的套路化情节设计,通过巧妙融合多种元素,拓宽叙事表达边界,不失为古早类型剧挣脱原有枷锁、给观众带来“不一样”视听体验的“锦囊妙计”。

基于德塔文抓取的情节元素分析可知,热播中的《赴山海》在文字到视听语言转译过程中,最大的创新和稀缺性体现在对现代网络文学流行元素的运用与融合上。“系统”与“穿书”两类元素的稀缺度指数遥遥领先,这充分表明作品以经典武侠叙事框架为基底,利用引入的“系统流”和“穿书”新鲜设定实现了横、纵向差异化竞争,在众多武侠剧作乃至当前多元市场中脱颖而出。

图源:德塔文科技

现代网文写手肖明明意外进入沉浸式写作系统“魔典”,成为小说《神州奇侠》中的主人公萧秋水。本以为能凭“主角光环”和“上帝视角”横行江湖,结果发现不仅帮助自己提升技能的“外挂”大打折扣,就连剧透还会面临丢掉生命的风险。

如果说《赴山海》里主角人物的“反爽文”式天崩开局足够不走寻常路,那么本剧对“江湖”故事的整体解构,同样充满悬念——就像与以权力帮为首的各大武林门派的对弈,既有武力或智力的碰撞,更有价值观的较量;康出渔和屈寒山对武林正道的接连背叛,更是撕开了江湖情谊中脆弱不堪的一面。复杂的人性描摹、利益与信念的极度撕扯,藏于层层反转的推进剧情之中,始终让人猜不透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图源:《赴山海》官微

系统任务推动角色自我认知与价值实现,剧中萧秋水经历了从“苟住就行”到“侠义为先”的觉醒,这种基于“游戏逻辑”形成的情感张力,让广大观众直观感受到了角色成长的重重压力。

与此同时,为了顺利完成当上武林盟主的主线任务,萧秋水(肖明明)甚至依靠现代教育塑造的思维韧性,在冷兵器世界重构了个人的生存逻辑,是《赴山海》在叙事编排上的另一大看点。独创特色饮品“莫寄托”征服百酿庄主、魔改诗词对暗号的现代智慧,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和互动性,兼备“出人意料”的喜感。

《赴山海》剧情关键词聚焦点,设定新颖数值达10.53,情节创新性数值达9.12,便是《赴山海》通过融合“蓝海”元素产生了奇妙化学反应,让身处影视分众时代的“武侠+”作品,有了更多“被看见”可能性的又一佐证。

图源:德塔文科技

02

群像“突围”

“和而不同”栩栩如生

徳塔文数据监测,类型赛道(武侠剧)近一年播出期景气均值排行榜,《赴山海》2.337高居榜首,深究背后原因,离不开江湖历险之上,剑影拳风的群像张力表达。

图源:德塔文科技

男主角萧秋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先天完全的“大侠”,而是具有复杂性格和丰富情感的“千面英雄”。

日常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比如改名“萧冬火”三句话策反对手。但在面对权力帮布下天罗地网,试图借助争夺掌门之位、联合武林盟友改变预知命运,仍难逃萧家惨遭灭门的宿命时,又会表现出深深的无力感。在安葬了浣花剑派殒命者之后,难掩内心悲痛,却毅然选择重振门派、扩员“神州结义”,从“为家族复仇”逐步转向重构江湖正义。

图源:《赴山海》官微

从一个总以“外挂”心态游戏江湖的现代少年,蜕变为心系苍生、肩扛道义的一代侠者,萧秋水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迷茫和挫折。从文化意义上来讲,《赴山海》是以主人公的自我主体性为起点,对“武”与“侠”的生成机制开展了多维度的思考。而萧秋水使用“武”的方式、成为“侠”的因由,又能让观众回忆起自己热血追梦的青葱岁月,产生强共情、强共鸣。

多线叙事最怕“各说各话”。《赴山海》以萧秋水为中心,人物的碰撞和关系的发展,成为叙事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促进了名场面的诞生。唐柔为萧秋水挡剑,心脉断裂身亡;多次揭露剑王真面目,反被大哥和二哥视为“胡言乱语”。兄弟线、亲情线的高能场景,引发观众激烈讨论。

图源:《赴山海》官微

向前一步说,群像的魅力在于“和而不同”。就连李沉舟、柳随风这样的反派角色,都拥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独立的需求与目标。

以权力帮副帮主柳随风为例,因为背负血海深仇,对萧家可谓赶尽杀绝,镜头一转,念及幼年被帮主李沉舟救下并培养,甘愿为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正派也好,反派也罢,《赴山海》此次在人物描摹上增加了扑朔迷离的层次感,带来了反模式人物设定的戏剧效果。

图源:《赴山海》官微

《赴山海》中登场的女性角色萧雪鱼、唐方、孙慧珊等等,也都生动立体。她们均是闪闪发光的,而非男性的附属品和物化的花瓶陪衬。萧雪鱼致力以医术织就一方清明,唐方多次协助萧秋水对抗权力帮,孙慧珊为护儿子安危,传授萧秋水自创保命秘籍“厚颜三式”……从“能自保”到“能护人”,一众人共同勾勒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大开大合武林群像。

图源:娜扎工作室官微

《赴山海》播出期间的剧集观众印象,角色群像丰满占比17%。显而易见,整部剧经由江湖纷争串连起的多元化人物图谱,极大程度克服了脸谱化、概念化的创作症结,较好处理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追剧观众的不小认可。

图源:德塔文科技

03

“何为侠”之叩问

有态度亦有温度

多年以来,与武侠有关的影视作品,在国人当中一直拥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对应的“侠文化”内核所包含的为国为民、重义轻利、豁达善良、无畏担当、一诺千金等等主流内容,是契合当下社会正向价值观的重要命题的。它们既不可或缺,也难以被替代。

德塔文统计,近期《赴山海》的受众画像,呈现出以高线城市的年轻女性为核心,且向熟龄女性和各年龄层男性群体拓展的蔓延趋势。

图源:德塔文科技

这其中,24-30岁都市女性作为本剧偏好度(TGI)最突出的观众群体,和31-40岁的熟龄女性观众,构成了剧粉基本盘所在,加之《赴山海》男性观众占比达到四成,恰好印证了“侠文化”的内容表达具备了跨越核心圈层、吸引更广泛受众的特质,其大众化传播潜力的可待挖掘空间,依然不可小视。

之所以能够形成上述局面,得益于在跨越时空的江湖之旅中,《赴山海》对“何为侠”的叩问振聋发聩。首先,表现为对江湖道义的顽强坚守。不止是单纯的胜负成败,萧秋水所代表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侠者气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担当,更多是为他人、为家庭和为群体利益的“利他性”献身精神的具象化。

图源:《赴山海》官微

其次,表现为对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义”是侠者立身之本,亦是侠者情谊的纽带。萧秋水所组建的“神州结义”,打破了门派之别与地位之差,更让大熙侠士之间因携手斩断一切邪恶与不公的共同信念与理想联结,这种精神象征无不令人动容。

仔细看剧会发现,《赴山海》关于人在困境中的选择、友情与信念的力量、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的细致描摹,诸如萧秋水为助吴老夫人成功脱困,决定独自去引开追兵,正是对该剧的终极意指表达“江湖的底色是以武相识相交,以义相知相聚”的最好诠释。

图源:《赴山海》官微

不夸张讲,《赴山海》在整体创作上既适当保留了原著的架构与风骨,又恰到好处地融入了Z世代年轻人的习惯语境(网络“热梗”的出现),从萧秋水的成长、蜕变入手,把江湖中的善恶恩怨、人性冷暖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效重申了在当代发扬“侠”之精神的深刻意义。

《赴山海》热播期间的舆情热词讨论,“江湖”、“武侠”、“好看”、“喜欢”的标签词高频出现,还有剧集观众印象——武侠美学占比24%,快意恩仇占比19%,家国情怀共鸣14%,普通观众确实从角色的思考和选择中,体悟到了武侠精神的历久弥新。

图源:德塔文科技

04

结语

武侠剧的创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工程,需要在故事架构、人物塑造和价值表达等多个方面精心打磨。《赴山海》在题材风格、叙事编排、角色人设上令人眼前一亮,将契合当代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贯彻其中,推动了“武侠+”赛道生命力的突进与勃发。同时,在由文字到影视的改编中,《赴山海》用更顺应市场发展的流行元素对接当代观众审美,成为同类型创作的一次“突围”,值得后来者效仿。

撰稿:大福

责编:Lily

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