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来说说低截获概率雷达和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这些天大家讨论印巴空战的时候,一直有一个谜没有彻底解开,那就是为什么歼-10C发射霹雳-15飞向“阵风”的过程当中,始终没有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讨论的过程当中,不少的军迷网友提到了LPI雷达。所谓LPI雷达就是低截获概率雷达,这个LPI就是低截获概率的英文缩写。那么这个LPI雷达到底是什么样的原理?它怎样才能让对方无法截获自己的雷达波?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其实LPI雷达讲到底,最核心的一个东西就是功率管理。具体的技术措施说起来可能有很多,比如说降低功率、使用窄波束、宽频带加跳频、还可以用脉冲压缩技术、编码技术等等。其实这些各种各样的技术说起来都是为了控制发射功率。雷达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理解成:你对着目标大喊一声,声波碰到了目标返回来,你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来确定目标的方位距离。那么这样一来,显然你喊的声音越大,雷达的有效工作距离就越远,回波听起来就越清楚。但是你的嗓门大了,回波是清楚了,对方也容易发现你发出的声音,在一片噪音当中,这一声既响又亮,难道还能不被发现吗?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所以说声音不能太大,要悠着点、压着点,这就是要降低功率。降低功率还涉及到消除旁瓣等等一系列的技术。而窄波束就是使这个发声的声音在一个尽可能窄的空间范围内发出去,这样在这个波束之外的人就不会听到了。而宽频带加跳频就是我发出声波,它的频带很宽,我可以把它进行一个时间分割,在不同的时间当中使用不同的频率,按一定的规律在同一个宽频带下的不同频率上来回跳动,然后收到回波之后把它们重新组装,也就是用一系列的小声最后合成一个大声。而编码技术就是使我发出这个声音带有某种特色,虽然回声小了,但是可以根据这个特色从噪音当中把它挑出来。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做起来是很难的。这个难不仅仅难在雷达的硬件,不仅仅难在它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更大的是难在它的软件和后台,那就是雷达回波的信号处理方面。换句话来说就是回波的声音小了,特征不明显了,你怎么样把它从各种噪音当中分离出来。如果你这一切都能够做得很好,那么对方的电子战系统、告警系统发现你的雷达波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不是听不到你的雷达波,而是你的雷达波和杂波混在了一起,没有突出的特征,所以难以被对方检索出来。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那么对于LPI雷达来说,技术基础的要求是什么?实现低截获概率工作模式最好的基础就是主动相控阵雷达,只有在主动相控阵雷达模式下,才能够有效的实现低截获概率工作模式。那么这个低截获概率是不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是有了这个东西,对方就无法截获我的信号了呢?没有这么简单。我们看到在过往法国参加美国的演习当中,“阵风”战斗机号称利用它先进的机载电子战设备战胜了F-22。F-22的机载雷达此前号称是最先进的低截获概率雷达。“阵风”战胜了F-22,就意味着“阵风”的机载电子战系统很厉害,特别是它的电子侦察这一部分,能够有效地截获F-22机载雷达的雷达波。那么这是不是说明LPI雷达对“阵风”就无解了?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也不是。实际我们讲电子对抗也好,雷达对抗也好、通信对抗也好,都是个有点玄的领域。为什么有点玄呢?因为它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技术水平,还取决于双方的战术运用和保密的程度。你给你的雷达波加了一系列的伪装,让对方认不出来,但是如果对方知道你的雷达波特征,还是能够抓到你。所以伪装是否有效,要看保密保的怎么样,对方不知道你的雷达波特征,当然就难以把你抓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这种雷达对抗往往说起来有点玄,有的时候灵、有的时候不灵,那是因为在技术之外的因素发生着作用。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其实所有向外散发电磁波的东西都容易被对方抓到,不仅仅是雷达波,你的通信电波、包括你的数据链发出的无线电波,都可以成为对方捕获的目标。而一旦被对方捕获、筛检出来,对方就会清楚地知道你来了,甚至能够知道来的是谁、要干什么、已经干到什么程度了。那么有没有彻底让对方听不见、看不见的东西?有,那就是纯被动的侦察跟踪系统。其实这方面我看到军迷网友的讨论当中涉及的反而很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它是一个纯被动的搜索跟踪系统,通过发现和识别你的红外特征来抓住你、跟上你,因为不用往外发电磁波,所以不会被对方发现。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我想可能大部分军迷网友的讨论没有涉及到这个领域,是因为大家认为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作用距离太近了,而这一次印巴空战的交战距离又太远,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不上。其实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有效工作距离也是一个很玄的东西。都知道歼-10C装备了第三代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那么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有效作用距离有多远呢?没有一个很准确的说法,只是有一个一般性的参考数据,说是100来公里,而且我看到说最远的有150公里。不管怎么着,这个距离和180公里的交战距离比还是近了点。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那么同样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它的作用距离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使用的环境、目标的特征也有直接的重大的关系。那么什么样的环境下这套系统工作起来作用距离最远呢?晴朗的夜空。那么针对什么样的目标作用距离最远呢?这个好理解了:朝着对方的“屁股”尾喷管,那是红外特征最明显的地方,如果你能盯上这地方,有效作用距离就会很远。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当然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有一个毛病,就是它测像的精度很高,但是缺乏测距的能力,这是几乎所有的被动侦察系统共有的一个毛病。所以说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在飞机上一般还会配一个激光测距仪,而激光测距仪的有效作用距离就相当有限了,能做到二三十公里就不错了。但是对于像霹雳-15这种装备有主动雷达末制导头的导弹来说,测距的问题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只要你测像能够很精确就好了——反正发射前的时候我在最终获得射击诸元的时候就曾经测过距,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可以利用雷达辅助测距,雷达测距很便捷、很快。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这样一来,有一些其他技术手段的辅助,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未必不能在印巴空战当中发挥作用。更何况我们看这场空战当中击落的6个目标,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在180公里的距离上,除了一个之外,其他的差不多也就是100公里上下。如果这样的话,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是不是可以发挥作用呢?而一旦它发挥作用,“阵风”当然抓不到任何导弹来袭的线索了。

来袭导弹为何没触发阵风的告警系统

大家说你讲了这么多,想解的谜还是解不开。没错,前面我讲了雷达对抗、电子对抗、通信对抗这一块很玄乎,同样的东西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而在这个玄乎的背后,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保密的问题。所以对于任何一支军队,这个领域都是绝对的高度机密。因为没有有效的信息散出来,所以大家光是在原理层面拍着脑袋想,想破了脑袋也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不过想说一句的是:都在讲体系作战,体系作战不是说有一个杀手锏,只要往外一提溜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体系作战最大的特点是各个子系统以最佳的方式组合协同,从而达到最强的作战效果。所以说无论是LPI雷达还是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实际上都可以视为这个体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更大范围的预警飞机、地面防空系统也都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的节点和支撑。体系作战是要把众多的节点、支撑和子系统以最佳的方式综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