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美国专家分析后,得出结论令人惊讶:三峡大坝还能坚持多久?
2222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三峡大坝的预设寿命是150年。
这个数字,跟一些海外专家早年间说的“50年”,不是一回事。工程竣工已经19年了,关于它的争议和质疑,它用自己的运行状态来回应。
什么叫用重量镇住长江?建造的时候,消耗了2800万立方米混凝土,还有50万吨钢筋。这些钢筋和混凝土的数量,据说可以铺设一条从北京直达上海的高速公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就坐落在长江之上。
大坝的结构是按照“千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去设计的。
施工时,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管控标准,并且使用了专用的抗裂、抗渗材料。
它上面有一套智能化的监测系统,这是它健康运转的另一个保障。
一个专业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监测,大坝坝体就算只有毫米级别的位移变化,中控室里面也能马上捕捉到信号。
一旦有任何异常情况出现,各路专家会立刻进行会诊,研究应对方案。这些年下来,大坝的各项指标状态稳定。
所以关于混凝土寿命的疑虑,也就不攻自破了。工程专家们经过详细的材料、结构与维护评估,给出的预设寿命就是150年,这个数据远高于舆论炒作的50年。
它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防御大洪水、蓄水抗旱、保障下游通航、发电…这些功能它都在履行。
比如2020年,那一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洪峰流量达到每秒7。5万立方米!三峡当时开启了11孔泄洪,这个操作直接削减了洪峰,下游的武汉、南京等城市的防洪压力得到缓解。
统计数据显示,到2024年,三峡已经累计防御了超过20次重大洪水,累计拦蓄的洪水量,大约等于1。5个太湖的水量。
到了枯水期,大坝又承担起向下游调水的任务,长江的流量因此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这覆盖了上百座城市的用水需求。
近年国内还引入了一套数字孪生三峡系统。
这是个什么东西?就是通过建立一个虚拟模型,用数据来模拟洪水演进过程、预警可能发生的灾情。大坝的调度决策,因此有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国际大坝委员会的主席曾数次到中国调研,评价说三峡大坝的质量和设计都达到了世界顶级的水准。
任何工程都需要持续的维护。
工程师团队始终在针对混凝土表面的碳化问题、金属结构的防腐问题进行维护工作。比如裂缝的修补、一些组件的更换,这些操作早已经标准化、流程化了。通过这一整套维护流程,三峡的预期使用寿命还可以被延长。海外许多大型水坝,通过良好的维护,其使用寿命都超过了原来的设计年限。
一个超级工程到了“寿命终点”该怎么办?是不是直接就拆了?
国际惯例并非如此“一刀切”。通常需要提前进行全方位的延寿评估。美国的胡佛大坝,投入运行至今,已经超出了其设计年限30多年,但它依然在稳定运行。
就算许多年以后,三峡真的需要退役,也必须遵循“先建后除”的原则。无论是库容的调整、泥沙问题的处理,还是流域沿线人口的安置、新大坝的选址建设…所有这些,都将经过长时间的科学论证和充分的技术储备,确保长江流域的防洪、发电等基础功能不会中断。
目前,相关科研团队正依托先进科技对泥沙进行科学调度。计划在2025年,三峡将通过新的调度系统高效冲刷泥沙,以恢复部分库容。各类风险评估、经济民生等复杂的社会议题,也都会被纳入到后续的规划当中。用一个简单的数字去定义三峡大坝的实际使用年限,没有意义。材料科学、大坝维护的经验都在进步,在可预见的将来,三峡依然会扮演它的角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