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输五七空战4个月后,莫迪最担心的事成真——印度崛起之路直接被这一战打断。
曾几何时,印度被西方媒体捧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是继中国之后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2024年,孟买30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外资净流入高达63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印度俨然成为国际资本的宠儿。
【从“全球明星”到“资金弃儿”:资本市场的残酷转向】
然而,风水轮流转。进入2025年,印度经济的光环迅速褪色。资本市场率先发出警报——
在恒生指数、上证指数、日经225等全球主要股指纷纷上涨超15%甚至25%之际,孟买30指数却陷入持续调整,沦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
更令人震惊的是,印度卢比在美元走弱的大背景下,竟跌至兑美元的历史新低。外资态度急转直下。美国银行调查显示,约30%的基金经理已减持印度股票,在亚洲市场中垫底。
外商直接投资(FDI)更是断崖式暴跌:2025财年从此前的近100亿美元骤降至3.53亿美元,缩水96.5%,创下历史新低。资本用脚投票,宣告了“印度奇迹”的阶段性终结。
【特朗普的“关税重锤”:暴露印度经济的脆弱命门】
“荣光”不再:印度经济失速的真相与幻灭从何而来?印度的溃败,始于一场精准打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加征25%惩罚性关税,叠加原有25%,累计高达50%。这一记重拳直击印度出口命脉。
与中国的全产业链和战略纵深不同,印度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近两成,纺织、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美依赖度超五成。而这些产业恰恰依赖价格优势生存,50%的关税足以让其产品瞬间失去竞争力。
更致命的是,美国并不需要印度——越南、孟加拉国、泰国随时可替代其供应链地位。这场“关税风暴”撕开了印度作为“中国替代者”的虚假叙事。
美国当初扶持印度,是希望其成为牵制中国的地缘棋子。但今年5月印巴空战中,印度空军以0:6惨败于巴基斯坦,6架战机被击落,所谓“南亚霸主”形象轰然崩塌。
连家门口都守不住,何谈制衡中国?华盛顿随即翻脸,不再掩饰对其战略价值的失望。
【制造业的“皇帝新衣”:口号响亮,数据惨淡】
莫迪政府一直将“自力更生”(Atmanirbhar Bharat)作为核心国策,誓言打造“世界制造中心”。然而现实却是:2025财年,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跌至12.5%,为1967年以来最低水平。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更荒诞的是,印度一面空喊发展制造业,一面自以为是的服务业也遭遇围剿。
过去,印度靠IT外包在全球立足,但人工智能正加速吞噬代码编写、客服、数据分析等岗位。
由于制造业未能承接这些释放的劳动力,又未推动高端服务业升级,导致就业市场陷入“高技能失业”与“低端岗位不足”的双重困境。
数据显示,印度整体失业率常年徘徊在5%-8%,劳动力参与率仅50%,远低于国际水平。一边是庞大的年轻人口红利,一边是“毕业即失业”的普遍现实,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莫迪的悖论:口称“自力更生”,实则更深绑定】
尽管印度2025财年GDP增速达6.5%,看似仍高于中国,但这只是表象。这是疫情后四年来的最低增速,相比前两年9.2%、9.7%的“水分增速”,可谓断崖下滑。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莫迪政府公共投资乏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创造足够就业岗位。
讽刺的是,就在印度经济颓势尽显之际,总理莫迪却在古吉拉特邦发表了一场充满讽刺意味的讲话,他宣称:“印度真正的敌人不是哪个国家,而是对外国的依赖。”
他高调呼吁“自力更生”, 他呼吁发展本土造船、芯片产业,减少对外支付。可问题是,印度每年花数百亿美元进口武器、能源、电子产品,却无力自主生产。
这种内外交困的“双面外交”,正是印度战略短视的体现——既想享受全球化红利,又不愿承担开放代价;既要大国尊严,又缺乏真正独立的产业根基。
【结语:大国崛起,靠的是定力与远见】
印度的失速,给所有新兴经济体敲响警钟:没有技术自主、没有产业纵深、没有财政韧性的发展模式,终将被时代抛弃。
而中国的选择截然不同:主动降低对美出口依赖,大力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用财政政策托底民生,用完整产业链应对冲击。这不是被动防守,而是未雨绸缪的战略定力。
当印度还在为“第三大经济体”的虚名狂喜时,中国已经告诉世界:真正的崛起,早已不看GDP排名,反而更注重于一个国家能否在风暴来临时,依然稳如泰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