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电池“壁虎断尾”是救命绝技吗?科技伦理的底线不容突破

近日,某车企推出的“紧急状态下电池包自动抛离”技术引发热议。这种被戏称为“壁虎断尾”的设计,表面上是以牺牲电池包来保全车体,实则是将巨大的安全风险转嫁给道路环境,本质上是一种“风险转移”而非“风险消除”的伪安全方案。

无序抛弃电池包等于在马路上埋设“移动炸弹”。重达数百公斤的电池包在高速行驶中被突然抛离,其本身就会变成一颗极具破坏力的“失控炮弹”——可能冲入对向车道引发连环相撞,可能滚落至居民区造成二次灾害,更可能在撞击中导致电芯短路、漏液,进而触发无法控制的“热失控”爆炸。这种将自身风险转化为公共危险的行为,与“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自私逻辑何其相似!

此项技术绝不应盲目推广。从技术层面看,可靠的电池被动防护、系统热管理及碰撞安全设计,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安全路径;从法律层面看,随意抛掷危险物品造成第三方损害,车企必须承担无过错责任;从伦理层面看,任何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的“自保”技术,都是对科技伦理底线的践踏。


电车电池“壁虎断尾”是救命绝技吗?科技伦理的底线不容突破

科技研发必须坚守“不危害社会”的底线原则。我们鼓励技术创新,但坚决反对将公共安全作为技术试验场的行为。当车企热衷于开发“弃卒保帅”式的投机方案时,监管部门应当及时亮剑,明确禁止任何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技术上路。真正的安全科技,应该让风险止于自身,而非祸水东引。技术的进步绝不能以牺牲社会安全为代价,这才是我们必须守住的科技伦理生命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