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折腰》最新的剧情中,魏劭与小乔的双强夫妻又开始了斗智斗勇。这一次,小两口之间的对战围绕修渠展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永宁渠竣工之后,辛都的百姓终于结束了靠天吃饭的日常,开启了旱涝保收、吃喝不愁的美好时代。毕竟,在遥远的古代,水利工程对粮食产量的加持堪比核武器。

只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辛都的百姓眉开眼笑,容郡的子民却水深火热。同样是巍国的州郡,容郡却是连年大旱、民不聊生,粮食歉收、青黄不接。

大自然出题,小两口解答。在容郡遭遇历史性旱灾的同时,魏劭忙着筹粮赈灾,小乔却在暗中谋划着修渠。

小乔是个心怀天下的人,她见不得百姓受苦受难,所以才会给魏劭出主意——将永宁渠延伸至容郡。如此一来,容郡百姓也能享受北水南调带来的便利,从此之后就会告别饿肚子、闹饥荒的日常。

小乔一思考,魏劭就发笑。老婆刚刚说出了想法,男君一秒就看穿了她的内心。

对于小乔继续修渠的提议,魏劭是这样说的,“我看你想的,不是想要根除此祸,是要祸水东引吧。这修渠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辛都到容郡路途遥远,若修此渠,我必然没有大量的精力去攻打焉州,而且这容郡毗邻边州,我若修成此渠,我对边州的威胁要大于焉州,你不就是这么打算的吗?”

在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古代,搞基建、上项目往往是劳民伤财、耗费国力的大事件。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开运河,虽然利在千秋,但却罪在当代。毕竟,这样的超级工程需要征发数百万的民夫、掏空国库的银子。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聪明人之间的对决,总是这样近乎明牌一般的无趣。

知妻莫若夫。作为一国之君,巍国比谁都清楚大兴土木、上马工程意味着什么。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任凭小乔说的声情并茂、天花乱坠,魏劭就是不为所动。

毕竟,英明神武如魏劭,修渠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他闭着眼睛也不会入坑。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容郡修渠一事似乎基本上失去了可能。虽然小乔还在不抛弃、不放弃地查文献资料、找小麦种子,但是只要魏劭不点头,一切都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令人意外的是,眼看着修筑水渠的计划就要搁浅,魏劭却突然对项目放行,决定延长永宁渠、通水到容郡。

明明修渠就是个浪费物力、财力、人力的天坑项目,明明这就是小乔曲线救国的阳谋,魏劭为什么还要拍板决、继续修渠呢?

以魏劭的双商,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拍胸脯保证、拍脑门决定的结果,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策。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权衡利弊。对于魏劭而言,修渠不是恋爱脑附体,也不是单纯的宠妻,而是因为利益的最大化。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看到这一段剧情,都会想起历史上著名的郑国渠。同样是大型水利工程,同样是敌国人提议修建,永宁渠与郑国渠简直是复制粘贴的剧情。

在战国末年,中原七雄并立、秦国一家独大。当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秦国蒸蒸日上、虎视眈眈,已经露出了一统天下的端倪。

作为七国中最弱的韩国,为了阻止秦国统一的进程,于是就派间谍人员潜入秦国,游说秦国兴修水利、穿凿开渠。最终,这项计划得以通过,由于主持修建灌渠的工程师叫郑国,这个惠及关中的伟大工程就叫郑国渠。

事与愿违的是,在修建郑国渠后,韩国削弱秦国的计划没有成功,却意外地造就了关中的千里沃野、万顷良田。从此以后,秦国兵马雄壮、粮草富足,秦始皇横扫六合、并吞八荒的统一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对于这段历史,魏劭自然也是熟稔于心。他比谁都明白,修永宁渠只是一时之事。一旦开山引水、灌溉良田,巍国必然获得一个新的粮仓,逐鹿中原、雄霸天下的梦想就会照进现实。

正是有了这样的考量,魏劭才会下令修渠。在魏劭看来,小乔的算盘虽然打得响,但她何尝不是自己手中的算珠。

修渠从来都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交易。

这一场对决,夫妻之间旗鼓相当、不落下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