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校门口小卖部里几元一包的卡牌,如今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百亿级别的产业。在潮玩市场备受关注的同时,卡牌所属的"谷子经济"实际上已展现出更强的市场增长力。
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传统玩具行业正在经历价值重估?
1
当前消费市场数据显示,"谷子经济"规模已达1689亿元,其中集换式卡牌贡献263亿元。这一规模超过潮玩市场的727亿元,且增速领先约15个百分点。
以主要卡牌企业卡游为例,其毛利率接近67%,与潮玩行业头部企业水平相当。这些数据表明,卡牌已从传统认知中的小众爱好,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市场领域。
为什么一张卡片能让大人小孩都为之疯狂?它的魔力,其实隐藏在“玩”和“藏”的双重魅力之中。
对还在上学的孩子来说,卡牌不仅仅是玩具,更是他们社交圈里的“硬通货”。课间休息时,谁要是掏出一张稀有的奥特曼卡牌,那绝对是全场的焦点,被同学围着要签名,甚至被奉为“卡神”。
这种成就感,可能比考满分还要让他们心潮澎湃。卡牌在这里,扮演了社交货币的角色,让孩子们在分享和交换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卡牌的玩法就更“深邃”了。它不再是简单的收藏,而是一种仪式感、一种情感寄托。
比如,Hitcard推出的《庆余年》电镀鎏金卡,运用十几道复杂工艺,将影视IP的魅力浓缩于方寸之间。你以为只有年轻人会追星?其实成年人追卡也一样疯狂。
很多18-35岁的女性,为了第一时间拆到心仪的卡牌,熬夜蹲守直播间已是常态。那种拆开卡包瞬间的期待感,比拆盲盒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是普通卡片,还是能让心跳加速的稀有“闪卡”。
更具诱惑力的是,卡牌市场如今正经历着一场“二手淘金热”。这跟以前大家集邮是一个道理,只不过现在主角变成了各种动漫、影视IP卡牌。一张《宝可梦》的全息闪卡,经过市场炒作,身价可能飙升至数万元。
甚至重庆有一家专业的评级公司,能把一张普通的卡牌,经过他们的鉴定评级后,身价直接飙升到21万元。这种“开盒中奖”和“收藏升值”的双重诱惑,让卡牌不再仅仅是玩物,更成了年轻人眼中的“迷你理财品”。
2
在卡牌这个江湖里,头部玩家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其中“卡游”和“Hitcard”是不得不提的两大巨头,它们的打法,可谓是南辕北辙,却都显示出吞噬市场的巨大野心。
卡游作为卡牌市场的主要企业,凭借奥特曼等知名IP占据71.1%的市场份额。2024年其卡牌销量达48亿包,单包毛利约1.2元。但该业务对头部IP依赖度较高,前五大IP贡献了86%收入,存在授权风险。
另一家企业Hitcard则专注于成人收藏卡市场,通过与热门影视文学IP合作,去年实现销售额4亿元,同比增长6倍。其60%销量通过抖音直播完成,并获得了泡泡玛特等企业的投资,显示出该领域的巨大潜力。
3
卡牌市场的爆红固然令人兴奋,但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让人揪心的“坑”。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未成年人的消费陷阱。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14岁的小女孩,一年竟然花费200万元打赏拆卡主播。这些主播往往通过“下包必出稀有卡”等话术,一步步诱导未成年人疯狂消费。
这本质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变相的赌博,利用了孩子们的攀比心和对稀有卡的渴望。孩子们对金钱的认知尚不健全,很容易被这些看似诱人的承诺迷惑,最终导致巨额消费,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除了消费陷阱,盗版泛滥也是卡牌市场的一大顽疾。正版卡牌刚上市,小卖部里可能就出现了5块钱一包的仿冒品。
这些盗版不仅严重侵犯了IP版权方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更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而要对这些层出不穷的盗版进行维权,其难度不亚于“登天”,因为盗版产业链往往隐蔽且分散。
面对这些问题,政策监管也正日益收紧。虽然目前卡牌尚未被直接划入盲盒的监管范畴,但针对“拆卡赌博”、“诱导消费”的投诉越来越多,监管部门不可能坐视不理。
未来是否会出台新的政策法规,谁也说不准。这就像走在钢丝上,走好了,能赚得盆满钵满;一旦失足,也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4
短期来看,卡牌想要全面超越潮玩,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其蕴藏的巨大潜力,已经从三个积极信号中显露出来。
一是成人市场的挖掘,目前中国人均卡牌消费仅为18.7元,而日本则高达100多元,这中间巨大的差距,意味着成人收藏卡市场还有广阔的蓝海待开发。像Hitcard这样的公司,正是看到了这片蓝海,才能够迅速崛起,抢占市场份额。
随着更多成年人投入到卡牌收藏的行列,这个市场的规模无疑会进一步扩大。
二是政策的扶持为卡牌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最近出台了支持IP消费的相关政策,这无疑为国产卡牌出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结合当前的“国潮热”,国产卡牌如果能抓住机会,将自身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完全有可能复制潮玩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路径,甚至实现更大的突破。
最后,玩法创新是卡牌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一些厂商已经开始尝试将卡牌与其他产品结合,比如与盲盒笔这种学生刚需文具结合。
学生购买文具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开卡片的乐趣,这种将刚需和收藏欲巧妙结合的模式,无疑增加了卡牌的渗透率和用户粘性。未来的卡牌,或许不再只是简单的纸片,而是会与AR、VR等技术结合,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然而,所有这些潜力的发挥,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卡牌市场必须先解决其“成长的烦恼”。这意味着,必须严格规范那些诱导消费的直播间,斩断盗版产业链,保护正版IP的权益,并且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生命力的爆款IP。
否则,再火爆的市场也可能只是一时的昙花一现,难以长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