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难得君
实话实说,以前还觉得不错,起码敢说真话。
但是看完下面这个视频后,才发现,这龟儿就是个坏B。
不得不说,只要一爱锅,整个人的流氓气质就出来了?
他在台上情绪激动,语气铿锵,多次提到“他M的”和“老子”,并表示一旦“枪声打响”,他会捐出5000万,公司账上永远备着这笔钱,整体甚至要捐一个亿。他强调,祖国统一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这些话听起来很热血,也很煽情。但仔细一想,却让人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张老师是很多人熟悉的“网红名师”,以直率、敢说闻名,也常常因为言辞出位引发争议。
这次的话题,是关于国家统一的。这本是一个庄严、沉重,甚至带点悲情色彩的民族议题。但在他的表达中,却掺杂了大量情绪化的粗口和个人表演式的承诺。
我们不禁要问: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公开场合频频爆粗,是否合适?如果他真有一腔热血,为何非要等到“枪声打响”才肯捐款?
这是真的爱国,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情绪营销?
一、
张雪峰说,只要“枪声一响”,他就捐五千万。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气魄,但细细琢磨,却露了馅。真正的支持,何必等“枪声”?如果真的有心,现在就可以捐。
国防建设、军民融合、科技研发、舆论宣传,哪一项不需要资金?哪一样不值得投入?
可他偏不。
他非要设定一个前提:“枪声打响”。
这给人一种错觉:仿佛他在期待某种冲突的发生,甚至暗示只有通过武力才能实现统一。
但这显然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相违背。

中国始终强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最符合两岸同胞利益的选择。我们从来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但那始终是针对外部干预和极少数分裂势力的最后选项,而不是首选方式。
张雪峰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语气,表面上是在表态支持统一,实质上却是在渲染对抗情绪,甚至“看热闹不嫌事大”。

二、
这已经不是张雪峰第一次在公众面前“热泪盈眶”了。
几个月前,他在直播中含泪表示,自己因为“动了别人的蛋糕”而考虑退出网络。一大批支持者被感动得纷纷留言挽留。
结果呢?没几天,他就光速复出,继续直播、继续变现。
如今,他又一次眼含热泪,说要捐五千万、一个亿。
情绪到位了,场面撑起来了,流量又来了。
我们不能否认,张雪峰或许真有点爱国之心。但问题是,当一个人的爱国表达总是伴随着强烈的表演属性、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带动舆论、总是能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收益时,我们就有理由保持警惕。
互联网时代,情绪是最容易变现的资源。尤其是“爱国情绪”,它高尚、正当、不容置疑,也因此极易被利用。
有些人擅长把宏大叙事嵌入个人表演,用口号代替思考,用粗口代替说理,用承诺代替行动。
张雪峰说他公司账上永远留着五千万。这句话反而暴露了他这些年的收入水平。原来搞考研辅导、做网红名师,能赚这么多。
三、
作为一名老师,张雪峰的用语也让人不敢恭维。
短短几句演讲,多次出现“他M的”、“老子”等粗话。这不是市井街头的闲聊,而是一场公开演讲。台下有学生,屏幕前有更多年轻人。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和价值观。言语粗鄙、态度嚣张,这不是真性情,而是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
真正的尊严,不在于声音多大、脏话多猛,而在于理性和克制的力量。
张雪峰或许想塑造一个“接地气”、“敢说真话”的形象,但实际上,他正在传递一种浅薄、急躁、甚至暴力的表达方式——而这,与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

四、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爱国表演”?
不得不说,爱锅韭菜长势太喜人了!
张雪峰只是这个时代网红的缩影:他们善于抓准集体情绪,用极端化的语言吸引注意力,把公共议题变成个人营销的舞台。他们每一次“热泪盈眶”,都可能是一次精准的流量收割。
爱国是高尚的情感,但不应该成为任何人生意经里的一章。更不应该被简化成“捐钱等开战”式的空洞口号。
真正的爱国,是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是尊重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是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理解,是在日常中践行对国家的信任与支持,而不是只有在情绪高涨的时候才站出来喊几句粗话,做几个承诺。
我们真的坚信祖国统一必将实现,那么我们应该支持的,是稳健而坚定的和平努力,是两岸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民间社会的善意积累,而不是那些听起来热血、实则空洞的“战争预告”和“捐款承诺”。
五、
说实话,我不怀疑很多傻逼在听到张雪峰这段话时会感到激动。
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总是那些最大声、最极端、最情绪化的声音最容易获得传播?
为什么理性、克制、深度的表达反而显得“不够力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