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世界秩序发生变动,国家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实际利益的争夺就会加剧,但人们对“赢”的需求反而会增大。面对这种矛盾,擅于利用“赢学”,就成了许多国家的选择。

而在全球所有国家中,印度可谓是赢学的集大成者。不过,如今世界第一强国(特朗普)对“赢”的需要也很大。当这两个国家遇到一起,冲突就产生了。

今年5月份,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在他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意全面、立即停火。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特朗普称在他的调停下印巴同意停火

巴基斯坦外长迅速确认了停火消息,并感谢了美国的努力。但是,莫迪政府否认美国在停火方面提供了任何帮助。

结果,7月份,特朗普在白宫与共和党议员共进晚餐时不小心爆料,印巴冲突期间“可能有5架战机被击落”,惹得印度的反对党议员要求莫迪政府把飞机都拉出来数一数。

到了8月份,印度又震惊地发现,自己在美国的关税战中成为了待遇最差的国家之一。

8月1日,特朗普政府先是宣布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5天后,又再次以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为由加码25%。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8月1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

《纽约时报》嘲讽道,50%的关税几乎意味着美国已经将印度认定为“政治对手”,美印合作遏制中国已经指望不上了。

特朗普对待印度的态度跟拜登政府时期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印度国内要求反制美国的呼声也一度高涨。

这意味着,印度此前左右逢源,将中美矛盾视作发展机遇的战略已经失效了。而且,印度国内高涨的赢学需求,还挤压了莫迪政府的政策选择空间。

如今,莫迪政府的内外政策已经到了崩溃的临界点,也标志着激进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路线的历史动能已经耗尽。

1. 赢学的崩溃

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宣告,美国和巴基斯坦已经达成合作协议,将一起开发巴基斯坦周围的石油资源。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特朗普宣称美巴达成共同开发石油资源协议

印度刚刚跟巴基斯坦发生了冲突,美国就跟它达成合作。特朗普的这一决定,彻底颠覆了拜登政府时期的南亚政策。

特朗普的改变跟近期与莫迪在“赢学”上的冲突有很大的关系。特朗普对于赢的需求非常迫切,在国内改革上屡次碰壁后,在“调停冲突”方面找到了捷径。

除了俄乌等比较大规模的冲突,特朗普在泰国和柬埔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刚果(金)和卢旺达等国家的冲突中也表现得非常积极。

三个月前,特朗普仅仅想摘一下调停印巴冲突的桃子。莫迪政府竟然也不愿意给这个面子,一再否认特朗普在停火中的作用。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在外交上要成熟得多,不仅感谢了特朗普,还在伊以冲突时推荐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在此之后,美国和印度的关系就不断恶化,在两国的关税战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印度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更大,使得印度在外交上变得十分被动。

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在2024年,印度对美国销售了大约800亿美元的商品,有着45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印度仅仅是美国的第十二大贸易伙伴,商品的可替代性也很强。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2024年美国贸易代表部门对印度贸易统计

而且,早在去年,特朗普就宣称印度是关税之王,威胁要对印度加征对等关税。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印度方面实际上已经做出了一系列让步,例如对美国40%的工业产品实行零关税,通过配额逐步降低美国汽车和酒类的关税,承诺从美国进口能源和军火等等。

不过,在美印赢学的对撞之中,美国的实力远超印度,也是更加有恃无恐的一方。因此,特朗普频频夸下海口,要在印度身上展现“美国优先”的正确性。

根据一位熟悉美印谈判情况的华盛顿官员称,特朗普希望有一个能吸引眼球的声明,包括更广泛的市场准入、投资和大规模采购。

6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参加活动时宣称,美国和印度很快将达成一项“重大协议”,为美国企业打开印度市场。

不过,第五轮谈判之后,双方在农产品项目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由于印度的农村地区掌握了大量选票,足以影响政党的存亡,莫迪政府拒绝对美国农产品和乳制品实施零关税。

印度本以为美国会在这个问题上让步,然而,美国不仅拒绝了印度的要求,还加大了威胁。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声称,如果普京不同意在100天内达成停火协议,将对俄罗斯的贸易伙伴征收“大约50%的二级关税”。而印度正是近几年来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之一。

不过,印度没有想到,特朗普真的会兑现这一威胁。

8月6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以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为由,在25%的正式关税上,额外再加征25%的关税。如此一来,美国对印度总体关税税率已达到50%。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8月6日为止美国对印度总体关税税率高达50%

在全球所有国家中,只有巴西和印度的关税达到了这一数字。这场关税谈判的结果在印度引起了巨大的批评浪潮。印度的反对党将这一结果归咎于莫迪对美国的软弱和忍让。

这些批评对莫迪的“政治强人”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在外部赢学越来越难以维持的情况下,印度国内的政治也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2.种姓政治

2025年4月30日,印度政治事务委员会宣布在新一轮人口普查中将种姓普查纳入其中,两个月后,印度新一轮全国人口以及种姓普查正式启动。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印度种姓制度等级

印度虽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种姓文化,但是一直以来,印度的全国种姓数据都是政府不能说的秘密。印度上一次成功的种姓普查,还要追溯到1931年英国统治时期。

近百年之后,莫迪政府重启种姓普查的决定立即在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印度的种姓议题跟美国的少数族裔议题类似,分别是两国内部的政治顽疾。莫迪政府在此时决定重提种姓议题,反映了印度经济增长陷入困境,外部环境恶化之后,内部政治斗争日渐激化的趋势。

印度独立之后,国父尼赫鲁进行了一系列世俗化改造,而存在千年的种姓制度是改造的重中之重。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1951年,尼赫鲁叫停了印度的全国种姓数据普查,在官方层面不再用高低种姓称呼,而是使用“先进阶层”和“落后阶层”。与此同时,为了改善落后阶层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印度宪法在受教育权、公务员就业、选举席位等多个方面为落后阶层确立了17.5%的特留权。

然而,尼赫鲁的世俗化努力不但没有解决巨大的贫富差距和种姓歧视,反而还带来了新的问题。扩大特留权被印度高种姓视为剥夺了自己的就业机会,立即引发了高种姓的抗议。

1990年8月,印度时任总理辛格根据一份报告,计划将特留权提高至49.5%。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前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

结果,德里大学的一名高种姓学生(拉吉夫·戈斯瓦米Rajiv Goswami)自焚抗议,造成全身70%的烧伤,成为点燃高种姓抗议浪潮的导火索。在印度德里、孟买等多个大城市,都发生了高种姓学生以及中产阶级的暴动,超过200人自杀抗议。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拉吉夫·戈斯瓦米自焚抗议

仅仅三个月后,辛格就在巨大的抗议声浪中被迫辞职。

这场1990年的政治危机深刻塑造了如今印度的政治格局,催生出了一批以落后阶层为票仓的地区政党,如北方邦的“社会党”(SP)以及比哈尔邦的“国家人民党”(RJD)。

印度高种姓以及中产阶级此后大量转投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并且逐渐成为了印人党的核心票仓。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印度人民党标志

在印人党推动的印度教叙事中,“维护印度教统一”是重中之重。在这样一种叙事之下,没有谁是先进阶层,也没有谁是落后阶层,弱化了“落后阶层”特留权配额的问题。

莫迪就曾怒斥反对党在地方进行种姓数据普查的行为,称这是“有人想要使国家分裂“,以及“印度只有4个种姓,妇女、青年、农民和穷人。”

然而,莫迪上台早期还可以通过高速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压制种姓议题,但是如今随着印度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恶化,相关议题再也压制不住了。

近些年来,印度一众反对党一直在推动种姓叙事,如今国大党的领袖拉胡尔·甘地不断抨击莫迪统治下印度巨大的贫富差距,并称自己为呼吁全国种姓普查的“最强音”。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

2024年,莫迪虽然率领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但仅获得了240个席位,没有达到272的绝对多数,不得不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

印人党遭遇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比哈尔邦等关键选区失去了大量低种姓的选票。根据比哈尔邦2023年地方普查显示,该邦弱势种姓占比高达63%。

随着种姓议题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任由反对党掌握了话语权,莫迪所在的印人党将越来越被动。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莫迪扭转了自己此前的立场,决定在近百年之后重启全国种姓调查。

然而,莫迪的妥协也意味着,印人党利用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路线整合印度的意图走到了终点。在内部斗争加剧的情况下,印度的对外战略也变得更加混乱,更具有投机性。

3.战略溃败

2025年8月4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开启了为期五天的对印访问。双方不仅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还签署了包括国防与安全、海上合作、贸易等领域共计14项双边协议。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对印访问

就在小马科斯访印期间,印度和菲律宾首次在南海进行了联合军演。这两个国家走在一起,应该说是难兄难弟抱团取暖。

印度和菲律宾在拜登政府时期都是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重要一环就是给印度一些好处来制衡中国。印度也曾通过制造边境摩擦,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等方法,向美国证明自己的价值。菲律宾也屡屡在南海搞事,来争取美国的优待。

然而,在特朗普的新一轮关税战中,菲律宾和印度都遭到了美国的羞辱对待。印度遭遇了全球最高一档的关税50%。美国对菲律宾加征的关税只从20%降到了19%。

特朗普上台之后,更加关注能直接从一个国家身上榨取的价值,来展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绩,对这些国家的“搞事能力”和“间接价值”不再感兴趣。

例如,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早在拜登政府时期就已经开始。拜登为了拉拢印度,不但没有制裁,还宣称“朋友之间不设红线”。

但是,特朗普为了逼迫印度在关税谈判中做出更大让步,毫不犹豫地就对印度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

明白了这一点后,莫迪政府也只能放弃拜登时期的外交思路。但是由于美国的变化太过突然,印度当前的外交政策显得十分混乱。

刚刚跟菲律宾搅合在一起,莫迪又开始软化对华态度。8月6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莫迪将于31日访华,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SCO)。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莫迪将于8月31日访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

莫迪上一次访华还是在7年前。这七年时间完整地涵盖了疫情爆发和拜登政府执政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基调,就是将中国遇到的挑战视作自己的战略发展机遇,造成了中印关系挫折不断。

莫迪如今再次访华,宣告了此前的对华战略已经失败。

8月7日,印外交部国务部长基尔蒂(Kirti Vardhan Singh)表示正与我国商讨重新启动三处边境贸易口岸。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基尔蒂宣称正与中国协议贸易合作

但是,印度如今的对华示好更多只是对美国对印政策仓促转向的一种应激反应,一种向美国表达抗议的方式。

当前,印度国内批评莫迪对美软弱的声音非常大。

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表示,特朗普的50%关税是经济勒索,莫迪总理最好不要让他的软弱凌驾于印度人民的利益之上。印度穆斯林联盟委员会主席阿萨杜丁·奥瓦伊西则称印度政府在白宫“被小丑欺辱”。

在这种情况下,自诩为政治强人的莫迪不得不做出一副对抗美国,保护印度利益的姿态。

8月7日,莫迪在一次公开活动上表示,印度绝不会在农民、牧民和渔民的利益上妥协。一天后,印度防长辛格(Rajnath Singh)又宣布取消访美计划,同时也取消了本该在此次访问中宣布的美国武器采购计划。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印度防长辛格取消访美计划

同时,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Ajit Doval)还奔赴克林姆林宫,邀请普京访问印度。这显然也是对特朗普向印度加征惩罚性关税的一种抗议。

莫迪的“赢学”为何不管用了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在克林姆林宫会见普京

不过,特朗普对印度的抗议并不感兴趣,更关心印度能够向美国做出多大的让步。

然而,印度如今最不能做的就是让步,甚至即使是做出让步的姿态也不可以,因为这会影响莫迪接下来的选举。特朗普政府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双方都很难妥协。

随着国际秩序的变动日渐加剧,美印在“赢学”上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大,莫迪老仙的“法力”也将越来越难以奏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