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2日清晨,伊朗福尔多核设施西南方向,
七架美军B-2“幽灵”轰炸机,投下14枚号称“地表最强”的钻地弹GBU-57,
多家媒体聚焦美国GBU-57使用之后,中国央视突然播放一段罕见视频,
对中国的钻地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据了解这导弹能精准打击地下目标,价格比美国还便宜。
美军一枚要350万美元,还要全套护航?
咱们先来看美军那边用的GBU-57,这货不便宜,
一枚炸弹要价高达350万美元,得靠B-2轰炸机投放。
为了保护B-2顺利接近目标,每次出动都得上百架支援飞机保驾护航,
电子干扰机、空中加油机、预警机、战斗机一个不能少。
换句话说,打出一发钻地弹,美军得上演一场空中联合作战大片,
一次任务光是护航就烧掉近千万美元。
这还没算基地调动、后勤调配和作战指挥系统的运转费用。
你以为他们愿意这样?不是,是没得选。
GBU-57是纯自由落体炸弹,没有动力系统,必须飞到近距离再扔下去。
偏偏这东西又长又重,只能用B-2携带,没B-2,就别想用。
云箭-1000:不靠轰炸机照样精准钻地
央视曝光的视频中,这款国产新型钻地弹由导弹车直接发射,
不需要飞机、不需要跑道、更不用耗费大半个空军体系来保驾护航。
一车一弹,锁定目标,说打就打。
根据曝光的资料,云箭-1000总重1000公斤,装填240公斤高密度炸药,
可穿透接近两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并在土层中深入几十米。
关键是,它用的不是单一制导方式,而是激光制导+惯性导航+北斗卫星三合一系统,
不论白天黑夜、阴晴雨雪,都能精准命中目标。
有人调侃,美军打一个地下目标要动用一个战区指挥部,
中国这边只需要一辆发射车和一套坐标系统。
更有意思的是价格,云箭-1000的单枚成本仅约280万美元,
比GBU-57便宜将近20%,但部署和维护成本低得多,
这笔账一算,哪头更实用,高下立判。
穿地有多深?
很多人以为钻地弹就是炸药猛,其实真正决定穿透力的,是撞击速度。
GBU-57靠重力落下,落地速度不到音速,
云箭-1000则由东风系列平台发射,末端速度数倍音速。
这个差距相当于一个人推门和一个车撞门的区别。
动能=1/2mv²,速度一旦翻倍,能量就是四倍。
这也是为什么云箭-1000用不到那么重,却能打穿加固工事。
这种从天而降的“音速重锤”,才是让地下指挥所颤抖的真正来源。
美军当然明白这一点,可问题是,他们当前的制导与投弹方式,限制了弹体速度提升。
中国的新一代战术导弹平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还有盾牌
不过也别以为这场较量就只有攻击。伊朗事件后,一则旧闻又被翻了出来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军事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院士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破碎区受限内摩擦模型”,
为中国地下指挥所、军用掩体、人防工程提供了全新防御方案。
这个模型简单说,就是通过调整岩土结构和混凝土层排列,
让钻地弹的冲击波在地下“走弯路”,迅速衰减,打不穿核心区域。
类似的技术还被用在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地铁隧道防护工程中,平时防洪防震,战时能挡导弹。
所以,云箭-1000不只是个“重锤”,它也是“盾牌”的对手。
GBU-57:真的能钻70米?
网上常看到说美军GBU-57能钻70米地层。
真这么厉害吗?有军事论坛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发现,这种说法恐怕有些夸张。
按照炸药能量和弹体设计来看,即便在理想土壤条件下,GBU-57要想钻到70米,
也必须具备非常高的初速度和完美的入地角度。
自由落体炸弹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个大问号。
更关键的是,现代地下设施也在进步,
多层隔震、分仓吸能、结构变位等一系列“抗钻”技术已经应用,
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早已不是秘密,钱七虎团队正是把这些原理系统化,
建立了针对钻地弹打击的地下防御体系。
所以,别只盯着弹坑大小看热闹,真正的战斗,是科技与科技之间的“黑箱对抗”。
谁在改变战争模式?
这次事件引发的另一场争论在军方内部悄然发酵,传统的轰炸模式,是否已经不合时宜?
以美国此次B-2突袭行动为例,一次出动动用的飞机数量超过120架,横跨三个空军基地,
空中加油5次,持续通信联络长达6小时。
这种“家当式轰炸”在热战时期或许可行,在未来多点、多域的现代战场,效率之低难以想象。
相比之下,中国用云箭-1000配合远程雷达和卫星定位系统,
完成一次高效打击,只需极少人力与装备调动,战争成本和节奏控制,被重新定义。
军工这些年真的没闲着
如果说过去几年还有人担心国产武器是否能“顶用”,
那央视这次的视频,就是一句无声胜有声的回答,
没有记者采访、没有专家解说、没有字幕渲染,
只有沉重的弹体破土而出,和地面腾起的烟尘与震荡波。
军工的发展不是拿来炫耀的,关键时刻能不能用得上,
是不是能用得起,那就不是面子问题,是命。
从云箭-1000,到东风系列,到地下防护模型,
这背后是一整套体系的成熟,而不是单一爆款武器的孤勇。
谁先扛不住?这不是冷笑话
网上有人调侃:打仗打到最后,是看谁钱包厚,
说得不全对,但也不无道理,战争从来不只是拼装备,更是拼体系、拼后勤、拼持续战力,
美军可以出动B-2投GBU-57,我们也能用云箭-1000从远距离发射直接命中,
关键是,我们这边打得起、守得住,成本还能承受,
真要有下次冲突,比的不是谁火力猛,是谁先烧光钱、谁先撑不下去,
央视这次没多说话,但“谁能扛得久”的话题已经被丢到了桌面上,
答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数据、一段段视频、一个个弹坑所写下。
文编辑:X
外媒披露B-2飞行员长航备战细节 2025-06-25 12:20·参考消息
央视频——展示云箭-1000钻地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