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美方专家:中国不要执迷不悟,如果继续研发芯片,将遇到经济危机
654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在《芯片战争》这本书中,克里斯·米勒对东方大国的芯片危机进行了深刻剖析,尤其是中芯国际和华为这两家企业在艰难环境下的奋斗历程,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你是否想知道,面对全球芯片产业的激烈竞争和美国的制裁,这些企业如何在绝境中寻求突破?继续往下读,带你一起探索他们的故事与挑战!
克里斯·米勒在2022年出版的《芯片战争》一书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东方大国在芯片领域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虽然我们看到该国在半导体技术上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米勒的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进展似乎并不足以支撑其成为芯片产业的真正强国。
根据米勒在书中的分析,东方大国在芯片产业上的投入可以说是巨大的,2020年该国为了进口芯片甚至花费了3500亿美元,但是其市场份额却依然非常小,技术和设备方面更是与台积电等行业巨头存在明显的差距。
更为不利的是,米勒还提到该国在芯片产业的投入可能会给其经济带来风险,因为其芯片产业的技术积累远远不够。在全球竞争中,掌握芯片技术才能占据主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中芯国际这家企业。中芯国际是东方大国目前为止发展起来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芯片制造企业。
创始人陈南翔,1956年出生于上海,1977年考入清华大学,1980年赴美取得电气工程博士,2000年回国后便加入了中芯国际,一手推动了14纳米芯片的量产工作。
2022年,中芯国际终于实现了14纳米工艺芯片的量产,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但是紧接着美国对其实施了制裁,中芯国际连先进的光刻机都无法进口,即便是14纳米的技术积累也很难得到进一步的突破。
美国专家曾经警告过东方大国,如果一味地投入芯片产业,而不进行技术积累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经济危机。因为巨额的投入换不来技术和产品,那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任正非创立的华为可以说是东方大国在芯片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了。任正非,1944年出生于贵州,1987年创立华为,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成功研发出了程控交换机,并逐渐向芯片领域发展,成功研发出了麒麟9000系列芯片。
面对美国的制裁,任正非依然坚持研发,2020年华为的研发费用已经达到了200亿美元,这在全球企业中都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2023年华为推出了搭载中芯国际7纳米麒麟9000S芯片的Mate 60 Pro手机,虽然距离台积电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了。因为此前华为一直停留在14纳米的技术节点上。
中芯国际和华为的努力表明,尽管面临制裁,东方大国在芯片领域仍然在探索前行的道路。与日本、欧洲的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东方大国芯片自给率从15%提升到了20%。虽然这仍然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但是至少已经有了一些起色。
从中芯国际到华为,这些企业的努力与坚持让人看到了希望,但也暴露出东方大国在芯片领域的深层危机。面对技术的鸿沟,投入的巨大与产出的不足,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我觉得这真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点赞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