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横六姐妹》成近期全球最热门剧集之一,如果看完后对米特福德六姐妹的真实人生产生浓厚好奇,你绝对不是唯一一个。

全剧共六集,改编自玛丽·S·洛维尔所著传记《米特福德女孩们:一个非凡家庭的传记》中,聚焦于1930年代的篇章。

剧情聚焦这个来自英国上流社会的贵族家庭,之所以成为众人注目焦点,正是因为家中六位风格迥异的姐妹。

她们是大卫·弗里曼·米特福德(第2代里德斯代尔男爵)与妻子西德尼・鲍尔斯于1904年婚后所育的孩子。

西德尼出身同样显赫——她的父亲是出版商兼政治人物托马斯・吉布森・鲍尔斯,而大卫则是里德斯代尔勋爵的次子。

这对夫妇一共育有七名子女 —— 六个女儿与一个儿子(可惜在二战期间早逝) —— 一家人长年生活于英国牛津郡的阿斯托尔庄园与斯温布鲁克宅邸。

这个家族的日常充满欢闹、浮华与戏剧性(更别提后期还掺入了些许法西斯色彩),而到了1930年代末,一切开始走向失控。

事实上,关于米特福德姐妹的八卦与谣言,远比剧集中还要更离奇、更令人瞠目,让不少人将她们与现代的卡戴珊家族相提并论。

南希·米特福德

作为米特福德家族的长女,南希于1904年出生。根据《独立报》报道,米特福德家的教养方式堪称奇特:孩子们被禁止吃猪肉、每次洗完澡保母都要用冷水再冲一次、不允许服用任何药物。

而为了避免未来要出席社交舞会的女儿们因在学校打曲棍球而腿变粗,全都由家庭教师在家教育。南希曾自嘲道:「我从小无知得像一只猫头鹰。」

在米特福德家族中,南希可说是最具创作力的一位 —— 她是一位职业作家,经常将家族成员的奇闻轶事作为写作灵感。

南希与挚友塞西尔、伊夫(分别在《Vogue》和《Harper's Bazaar》发表八卦式随笔)齐名,逐渐被视为1930年代伦敦Bright Young Things圈中的一员 —— 一群富有波希米亚气质的上流社交名媛与才子们。

南希一生共出版12本书,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1945年的畅销作品《爱的追寻》(The Pursuit of Love)。然而,她的爱情生活却没那么顺遂。

她最初的未婚夫后来坦承自己其实偏好男性,使得南希仓促下嫁给彼得·罗德 —— 正如《蛮横六姐妹》所呈现的,这段婚姻在情感、性格甚至社会阶层上都不甚匹配。

两人婚后不久便分居,并未育有子女,使得南希成为唯一没有组成家庭的米特福德姐妹,这也让其他姐妹对她多有怜悯之情。

帕米拉·米特福德

在米特福六姐妹中,帕米拉是较不为人知的一位。根据《Vanity Fair》的报道,她回避公众视线,偏好乡间的隐居生活,擅长一切与家务相关的事 —— 种菜、烹饪猪肉,到饲养瑞士鸡都难不倒她。

她个性温柔体贴,甚至连姐妹们在遇到困难时,都更愿意向她倾诉,而非母亲。

帕米拉不孕,未曾生育亲生子女,但她最终与丈夫 —— 被广泛认为是双性恋的百万富翁物理学家德瑞克·杰克森一起抚养了妹妹戴安娜的孩子。

不过,这段婚姻被许多人视为形式大于实质,尤其是当妹妹洁西卡暗示帕米拉可能是同性恋者后,这样的观点更甚。

15年后,两人离婚,帕梅拉也成为杰克森六任妻子中的第二任。1994年,她在一次意外中从陡峭的楼梯上跌落,导致原本因小儿麻痹症受损的腿部再度骨折,最终去世。

在此之前,她曾与另一位女性搬到农场共同生活与养鸡——《Vanity Fair》推测这位女性可能是她的伴侣。

戴安娜·米特福德

被公认为六姐妹中最美丽动人的戴安娜,其人生轨迹从童话般的开端,急转直下坠入了法西斯的深渊。

刚踏入上流社交圈不久,她便与酿酒业继承人布莱恩·吉尼斯闪电订婚。在短短18个月内,她结婚并育有两个孩子。

但到了1932年,她对婚姻极度不满,转而与英国法西斯党领袖奥斯瓦尔德·莫斯利展开婚外情。

她与健力士离婚,尽管家人强烈反对,还是在1936年秘密与莫斯利成婚,地点正是纳粹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位于柏林的家,希特勒也出席了婚礼。

戴安娜对法西斯的追随并未就此止步。由于被视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英国军情五处甚至形容她「比丈夫更聪明也更危险」,她于1940年在伦敦遭到逮捕与监禁。

到了1943年,因莫斯利在狱中健康恶化,夫妻俩获得释放,随即搬往巴黎居住,并在那里度过余生,分别于1980年与2003年辞世。

戴安娜终其一生从未对其法西斯倾向表现出懊悔。根据《卫报》报道,她在过世前曾表示:

「除非我说出希特勒很可怕,他们才会停止迫害我。那我说这干嘛?我们都知道他是个怪物,非常残忍,也做了许多可怕的事。但这不改变他是个非常有趣人物的事实。

对一个24岁的我来说,能和他坐下来对谈、发问、得到解答 —— 即便那些答案未必是真实的——那是件令人着迷的事。这世上没有任何拷问可以让我说出别的话。」

尤妮蒂·米特福德

被形容为「比纳粹还纳粹」,尤妮蒂的法西斯信仰比姐姐戴安娜走得更远。她是唯一一位曾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米特福姐妹,原本家人希望寄宿学校能帮助她融入群体,结果却让她的一些奇怪习性更加根深蒂固。

根据《Vanity Fair》报道:「她参加上流社交舞会时会把宠物蛇当项链挂在脖子上,或把老鼠藏在手提包里。她连续多年只吃马铃薯泥,吃饭时会钻到桌下闹脾气,而她极度溺爱她的家人则认为这些只是可爱的古怪举动。」

尤妮蒂与戴安娜之间竞争意识强烈,她两度被学校退学,最后还是被接回家。就在那时,她开始对法西斯主义产生浓厚兴趣。

1934年,尤妮蒂搬到慕尼黑,进一步追随希特勒与纳粹党。10个月后,拥有完美雅利安外貌、年仅21岁的她引起了希特勒注意,迅速成为其亲信圈的一员,让当时的女友爱娃·布劳恩颇感不满。

当英国对德宣战时,尤妮蒂以希特勒赠送的手枪朝自己头部开枪。她奇迹似地生还,但带着严重脑损伤回到英国,最终因子弹引发的脑部肿胀导致脑膜炎去世,享年33岁。

但关于她返英的真正原因始终有谣言流传 —— 据说她其实是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正是希特勒。

英国《新政治家》政治编辑马丁布莱特曾透露,他几年前接到一位牛津郡女士的来信,对方说她的姑姑在战争期间曾经经营一间贵族产科之家,而尤妮蒂当年就是在那里产下一子。

当被问及父亲是谁时,那位姑姑回答:「她总是说是希特勒的。」虽然此事从未被证实,但据说那孩子是一名男婴,出生后就被送出收养。

洁西卡·米特福德

在家人眼中被昵称为Decca的洁西卡,自幼便展现出鲜明的社会主义倾向,12岁时就开始存钱打造她的离家出走基金。

面对家人愈来愈浓厚的法西斯色彩,洁西卡的信念也愈发坚定。她在19岁那年认识了丘吉尔的侄子,也是社会主义者的艾斯蒙·罗米利,两人随即私奔,一起奔赴西班牙内战前线。

为了刻意体验贫困、抗拒自己被养大的特权生活,两人后来搬进伦敦东区的贫民窟居住。不过,洁西卡的人生充满悲剧色彩。

根据BBC报道,她先是在麻疹疫情中失去爱女,后又在二战中痛失丈夫艾斯蒙。不过她再婚,并在美国展开新生活,加入旧金山的共产党支部,并致力于黑人公民权运动的推广与改革。

黛博拉·米特福德

黛博拉被普遍认为是米特福姐妹中最正规的一位。18岁时,她嫁给德文郡公爵的次子安德鲁·卡文迪许。

就像她自己家庭的故事一样,安德鲁的哥哥在战争中阵亡,使年轻夫妻意外继承公爵与公爵夫人的头衔。两人共育有七个孩子,其中四人存活。

黛博拉晚年居于德比郡的查兹沃斯庄园,并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等等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