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蒙哥马利带着西方人惯有的骄傲神情,踏进了北京。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连英国名将都要亲自来访。不讲虚的,就奔着核心问题直奔主题了。他一直揣着个疑问,到了中南海密谈时忍不住问出口:“毛先生,您这一生,打得最值、最有面子的一仗,到底是哪一场?”
毛泽东没有什么犹豫,话声干净利落,说,是四渡赤水。室内空气微妙地凝滞,西方人没想到,会是这场听着像即兴杂技的战役。蒙哥马利当时没彻底坐住——他知道这场仗,却没真正明白其中门道。尤其后来他私下感叹过,“若换做英军那情形,只能举白旗。”这些话没人往外说,但历史会记住。
事实上,这场“四渡赤水”,后来被不少西方国家军事圈像传家宝一样反复研究,说毛真是个“出奇制胜”的怪人。蒙哥马利走时,心里倒八成服气了。他哪见过谁敢在全国都追杀自己的时候,带一个小队伍和敌人捉迷藏?红军那时都快成游魂了,居然还能兜了出来。
可如果问国内将领,谁不服?没有。彭德怀有一回,实在忍不住,用他那劲头问毛泽东:“你当初没学过兵法,也没有留洋读书,怎么打仗比谁都会?老实说,我们好几个真琢磨不透啊。”
毛泽东倒是坦然,拿本《三国演义》出来晃晃,说这就是他的教科书。边上的人都乐了,这话要搁今天,八成被权威批一通。但就是这么简单,读书,琢磨,实操,这事讲起来不难,可真做到的有几个?!
1928年江西宁岗会师,毛泽东一点都没端架子,说白了还是那套:“党指挥枪,跟着百姓,就算现在弱,早晚能翻身。”场面简陋,啥仪式都没有,毛泽东拉着朱德、彭德怀坐院子聊革命形势,眼神里没忧愁,都是自信——似乎已经预见后头的辉煌。
有人认为是天分,有人说是经验。可三次反围剿血战,红军不是装备最好,更谈不上人多;但毛泽东的骚操作,每每让国军哭笑不得。敌人兵力十倍于己,反而被红军溜得团团转。具体有什么玄妙?别问,问就是没有定法。
第五次反围剿和湘江一役,红军几乎掉队,为什么?大家听错了谁的话,打起了阵地战。一脚踩进了蒋介石设好的泥潭,损失惨重。那些阵地要是能守住,后面哪还会有长征?真有点讽刺。
偏偏毛泽东在权力边缘上,被动了几次手脚。但等局势真的绝望了,大家又乖乖请他出来,还得他收拾残局。有意思的是,天才总是在失败中起死回生,这是常态。
四渡赤水时,几家军阀夹击,薛岳、滇军、黔军、川军,烟幕弹撒一大片,前堵后追、两侧包夹。那场局面,任何教科书拿出来都解释不清。谁也不信只有几万人能压着几十万精锐打转。蒋介石调度图纸铺了满几张大桌,结果依旧每战抓空,等来的还是红军跑了。
毛泽东的计划本来也没“渡四次”的具体安排,出了点小意外,临时生变。外行以为什么都事先安排,错了。往往临场再刷新。战场局势变更快,有时书上那一套全白搭。毛泽东要说全靠计划,那就是假的。不是每一战都靠预案取胜,更多是见机行事。
很多“事后诸葛”都喜欢把事情拆细了分析,其实有时就是直觉。但我们今天讲四渡赤水,不少网络信息还在流传各种细节,比如敌人位置、渡口水情、侦察瞒报。不同信源交错,哪一条都看起来像真的。到底有没有“神兵天降”那回事?不好说,细节谁能记全?
说毛泽东靠天分,不全是。有人翻毛泽东以前的老稿子,他自己承认,“半路出家”,兵法靠慢慢学来。更玄的是,毛泽东吃透古人,却不盲信成法。啥叫灵活?其实就是不停地修正。哪怕是党内顶级的张国焘,局势危及时说“要南下”,毛泽东拍板北上;历史走到后来,基本铁锤了南下就是败。
1948年解放战争时候,美国媒体披露,济南战役一打完共军整个节奏就变了。说白了,谁主动权大谁说了算。到“三大战役”,东北先打,理由也简单粗暴。毛泽东自己说过“先下手为强”,东北有兵有工厂有粮食,还能和外面通道靠拢。叶剑英事后讲,这南北选边其实也有“赌”的成分,背后博弈谁能算得全?后人可别全信回忆。
三大战役的电报,夹带着火药味和争论。林彪、粟裕、陈毅都挨过批,毛泽东的方式并不温柔。无线密语,来回几百封,有时候甚至矛盾指令同一天到。毛泽东介入得多,前线指挥官有怨气,后人粉饰的时候就省略了这些小摩擦——实际操作中,意见分歧也不少。
真正打仗那会,毛泽东没按蒋介石套路办。他不下场抢指挥权,安排框架,让下面人自己折腾。蒋介石不,这边有人失手,马上电话打过去开骂,越管越乱,最后多半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为什么没有当过兵的毛泽东,比大将军还会用兵?他年轻时确实做过半年旧军兵,后来钻进了书堆,军事、历史、哲学、笔记乱写一通。真要像蒙哥马利那样,靠军校职业化训练出来,在中国革命这口大锅里,基本也夹生。
毛泽东有个怪脾气,谁的经验都拿过来参,但从不用死。西洋军事学一大堆,毛也是翻。真有点东西能落地用的,也要先扔进熔炉里试试,铁锅里翻两遍才行。很多人说他是“实战派”,可搞笑的地方是,他其实理论吃得很透。
但话说回来,有些纸上谈兵的东西,他自己事后也没好感。别看前面刚说善于总结经验,背地可能还嫌经验羁绊了新思路。有人听过毛晚年说过,“不要迷信经验。”这话要是真信了,是不是等于推翻自己?
或许这也是他的独有之处,自己说过的话,几年一变,别人批评时他先推倒一半。你要非让我说他是不是最好的军事家,有一说一,每个人都会错。可要说谁最能适应大变局,这点他确实力压群雄。
真刀实枪的战场上,纯靠书本那一套,早就玩脱了。更别提后头陈毅那句被大家倒背如流的话,“百万民众抬大炮。”那场仗,红军靠的是啥?不是战法有多玄,是人多心齐,老百姓砸锅卖铁往前冲。不光有主将决断,策略也很狠。
毛泽东没那么神,也不是每战必赢。红军有几回陷入绝境,还是老百姓把烂摊子救出来。至于他自己信仰的“依靠群众”,未必每次都能成真。但历史很多时候,是打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兵力装备落后照样打翻盘,这点放任何地方都挺稀奇。
总结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横看竖看都不整齐。他能推翻定论,也会临时作废办法,刚说赢还没几天,下回合就变卦。你要找个完美的解释,还真难。而这本身,就是他最厉害的地方。没人能预测他的下一步,也没人能完全模仿。
这个故事其实说穿了就是:一场场硬仗,靠的不只是个人神勇,更是一点点灵活和变通,夹杂着群众基础和实用主义。毛泽东很清楚,天才不是塑造出来的,是被一次次危机倒逼出来。
所以,谁还敢相信,历史是按剧本写好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