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
美国稀土圈出了个大新闻,本土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aterials宣布,不再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了。
美国这么干,心思也很清楚。他们这些年总觉得在关键矿产上被中国“卡脖子”,从资源到技术再到供应链,依赖太深。所以特朗普政府重回白宫后,就推出了所谓“大而美”法案,专门掏钱支持本土稀土生产,还给了这家公司1.5亿美元贷款,让他们提升加工能力。说白了,就是想自己掌控稀土产业链,不想受制于人。
但想法很美好,现实却有点骨感。美国想靠补贴就建起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恐怕没那么容易。光成本就是一大难关,美国国防部给这家公司定的镨钕氧化物采购价,比中国现货价高出两倍还多。有专家估计,美国要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至少得投入2500亿美元,还得花上十年以上时间。这么大的投入,这么长的周期,可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
更麻烦的是,美国现在连基本的加工能力都跟不上。虽然他们有稀土矿,但长期以来都是把矿石运到中国加工,自己的技术早就落后了。结果现在突然要自己干,立马就暴露了短板。他们能处理轻稀土元素,但对制造高性能永磁体至关重要的重稀土元素,尤其是镝和铽,却缺乏加工能力。而这些材料偏偏又是F-35战斗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中不可或缺的。
这边美国自己折腾得够呛,那边中国企业却显得很淡定。中国最大的稀土企业之一盛和资源就表示,因为已经构建了多元化的原料供应渠道,美国供应商暂停出口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他们可以从四川的矿山、独居石以及其他国家进口的矿石中获取替代供应。数据显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稀土原材料其实已经连续两年下降。
中国之所以能这么从容,是因为在稀土领域早就不是当年的水平了。现在全球超过90%的稀土分离提纯和磁体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中国不仅稀土储量丰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核心的加工技术,拥有1200多项专利壁垒。
美国这一出手,国际市场立马就有了反应。断供消息一出,氧化钕的价格在两周内就飙升至每公斤88美元,涨幅高达40%,创下两年新高。欧美厂商因为担心中国进一步扩大出口管制,开始加速囤货,推升海外价格达到国内价格的1.7倍。甚至福特公司都因为缺稀土,被迫暂停了芝加哥工厂的生产线。美国车企没办法,只能想各种变通办法,有的把电机零件拿到中国来装个小磁铁再运回去,有的干脆把生产环节搬到中国。
这场稀土博弈,表面看是资源之争,背后其实是技术之争、产业链控制权之争。中国凭借30年积累的冶炼技术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维持着全球90%的磁材产能和85%的定价权。美国虽然通过关税施压和战略储备试图破局,但其本土供应链的脆弱性在这次断供事件中暴露无遗。
美国这家稀土公司的股价虽然因政策利好一度暴涨337%,但有分析师指出,其估值已经透支了未来五年的产能预期。这场围绕稀土的较量,恐怕会持续十年以上。而从更广的视角看,这道“分水岭”或许正标志着全球稀土格局深层裂变的开始。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