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遂宁东汉崖墓挖出怪宝,颠覆常识
77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深山里的东汉“朋友圈”:陶鸡能辟邪?朱砂字藏着什么秘密
去年春天,遂宁高新区保升镇的工地上,铁锹突然碰到个硬东西。挖出来一是只巴掌大的陶鸡,红陶土烧的,鸡冠歪向一边,尾巴翘得老高。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只其貌不扬的鸡,来自1800年前的东汉——它就蹲在悬崖凿出来的墓穴里,守着一屋子的“老物件”。
一、悬崖上的“三居室”
在射洪、大英的深山里转一圈,你会发现涪江两岸的崖壁上藏着不少“石窟”。这些不是僧人修行的山洞,而是东汉人的墓室。文保队员用绳子吊在半空测绘时,常常惊叹:“古人怎么在这绝壁上凿出三室一厅?”最大的墓室宽三米多,能摆下一张八仙桌,墓门还刻着门框纹路,活像把生前的房子搬上了悬崖。
2022年新桥镇偏岩村挖高架桥时,就挖出过这么一座“空中别墅”。里面的陶俑缺了胳膊,陶马头断了角,但陶田模型里的水渠、田埂清清楚楚。最妙的是个迷你陶灶台,灶眼、锅沿都分毫不差,灶门口还蹲着只陶狗——这哪是陪葬品,分明是东汉版的“过家家”套装。
二、陶鸡的“朋友圈功能”
那只在保升镇发现的陶鸡,现在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专家说,东汉人信这个,鸡能打鸣报晓,寓意“驱邪纳吉”。屋主潘先生回忆:“挖出来时鸡头埋在土里,清理干净后,眼睛瞪得溜圆,像刚下完蛋似的。”
不只陶鸡,工地上还陆续冒出过陶房子、陶井、陶马鞍。2019年梓潼村自来水施工,挖出个陶房残件,屋檐下刻着个小人,手里好像还拎着东西。考古队的小李开玩笑:“这要是完整的,说不定能看见东汉人怎么买菜做饭。”这些小物件凑在一起,像极了古人发的“朋友圈”,每件都在说:“我生前过得挺好。”
三、石壁上的“生活相册”
比陪葬品更让人着迷的,是崖壁上的“连环画”。调查组在蓬溪一处崖墓里发现,石壁上刻着盐井的架子,还有人牵着牛在井边劳作。“遂宁自古产盐,这石刻就是铁证。”当地文化局的老王指着拓片说,“你看这人的动作,绳子怎么绕,牛怎么拉,比古书上讲得清楚。”
更绝的是朱砂字。有的墓门上方用朱砂写着“永元十七年”,有的刻着墓主人的名字。这些字不是毛笔写的,是用硬物直接划在石壁上,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子认真。“就像现在盖房子要刻奠基石,古人也想在石头上留下点什么。”小李说。
四、抢救还是放手?
但这些“老宝贝”正在消失。新桥镇那座墓,墓室顶部塌了一半,陶棺碎块散在泥土里。有的村民盖房时,直接把崖墓当储物间,陶罐被用来装化肥。文保队员有时也很无奈:“太分散了,近千座崖墓,总不能全围起来。”
现在的办法是“分类保护”。破坏严重的就原地封存,立块牌子提醒“此处有古墓”;能抢救的就赶紧清理。去年那只陶鸡,就是工人发现后立刻停工上报,才没被推土机压碎。“有个老乡说得实在:‘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咱不能糟践。’”
五、为什么把家安在悬崖上?
站在涪江边看那些崖墓,你会明白古人的心思。这里山水环绕,崖壁坚硬,盗墓贼难下手。更重要的是,东汉人相信“事死如事生”——把墓室雕成生前住的模样,陶器做的灶台上甚至刻着纹路,就像随时要生火做饭似的。
“你看这陶鸡、陶狗,还有刻着西王母的石壁,”老王摸着刚清理出来的一块残片,“古人也怕死,但更怕被遗忘。他们把日子过成石刻,把念想烧成陶土,就是想告诉后人:我来过,我活过,我认真过。”
如今,这些破碎的陶片、模糊的刻痕,其实是古人在对我们说话。那只陶鸡或许真能“辟邪”——它提醒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时代,总有些东西值得慢下来,好好看看。你家附近有老物件吗?评论区聊聊,点赞最高的送本《中国崖墓文化》,一起读懂古人的“朋友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