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再闹下去的结果或许就是脱钩,中国不断抛美债,能从美国买的也只剩下芯片,而美国又不肯卖给我们,甚至还层层限制,我们要美债没什么用!
中国抛美债确实是持续了好几年的事儿,持仓量一路降到了十多年来的最低,光是前段时间一个月就抛了不少,但这可不是因为美债彻底没用了,更像是家里理财调整思路。
美国现在的债务问题实在显眼,欠的钱堆得老高,每年光还利息就得拿出一大笔,信用评级之前还被下调过,手里攥着太多美元资产,万一美元信用出问题,损失可就大了。
所以抛美债的同时,央行一直在买黄金,已经连续十个月没停过,黄金这种硬通货不受谁制裁影响,能帮着对冲风险,这都是在优化手里的资产结构,不是赌气瞎操作。
而且美债真不是废纸一张,它在国际上能随时换成钱,流动性特别好,是外汇储备里重要的“应急储备”,人民币国际化还在推进,手里有美债,能在汇率波动的时候起到稳定作用。
更关键的是,中美经济绑得深,美债就是其中一根纽带,真要是不顾一切全抛了,中国手里的资产会大幅缩水,美国那边借钱成本也得飙升,最后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没人能占到便宜。
中美之间还有不少贸易往来,但芯片确实是最让人揪心的一块,高端芯片和制造它的设备,以前确实得从美国那边拿,这是没法否认的依赖。
但美国这几年的操作越来越极端,新的限制规则一道接一道,不光管自己家企业,还逼着别的国家一起限制,连一些关键软件和设备都不让卖。
本想卡别人脖子,没想到先坑了自己,美国不少芯片巨头日子过得相当难受,有的一年亏上百亿,只能靠裁员、停分红过日子,中国这个大市场丢了,再想找补回来可太难了。
美国大概没算到,限制越严,中国自主创新的劲头越足,现在国内半导体产业跑得很快,国产替代的步子一直在往前迈。
以前可能还想着从外面买更省事,现在被逼着自己搞研发,反而在不少环节有了突破,所以芯片限制这事儿,看着是美国占了主动,实际是把自己的市场拱手让人,还帮着对手加速成长,完全是得不偿失的操作。
美国想让制造业回流本土,结果芯片工厂建起来成本翻倍,越投越亏,中国这边产业链完整,少了关键技术也得受影响,但美国企业丢了中国市场,老百姓买东西成本也涨了,通胀一直压不下去。
国际机构都算过,要是全球经济真的碎片化,整体产出得掉一大块,相当于好几个发达国家一年的产值没了,这损失谁都扛不起。
更有意思的是,人民币国际化悄悄加快了脚步,俄罗斯卖石油给印度,现在明确要求用人民币结算,因为卢比拿着没用,人民币能买到需要的各种商品,连全球铁矿石巨头,现在也接受和中国用人民币做交易。
以前全球大宗商品都认美元,现在人民币慢慢有了一席之地,这不是靠谁施舍,是中国制造业实力和贸易地位撑起来的,去美元化不是喊口号,是各国为了规避风险的实际选择。
所以说,抛美债不是赌气,是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芯片限制不是美国的杀手锏,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昏招,脱钩更不是必然结局,因为违反了经济规律,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中美之间有竞争很正常,但竞争该是比谁创新快、效率高,而不是比谁的锁链更紧,把对方当成对手不如当成参照物,你追我赶才能共同进步,真要是把联系全断了,全球经济都得跟着吃苦头。
现在的局面,本质上是旧格局和新趋势的碰撞,美国想保住霸权,中国想谋求发展,冲突难免但不必走到决裂。
美债有其价值,芯片能靠自主突破,脱钩更是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看清这些本质,就不会被表面的摩擦带偏节奏。
大家谈谈,你觉得中美在哪些领域还能坐下来好好合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