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档,整体不尽如人意的院线票房成绩,伴随着一场带着冬意的雨暂时画上休止符。然而,当人们习惯性地将目光聚焦于票房数字的涨跌时,笔者却在万达电影观察到了一种超越票房的、更为生动的景象。这里不再仅仅是放映电影的密闭空间,而是化身成为一座巨大的“IP任意门”——玩家们被亲切地称为“猎人小姐”,她们穿梭于精心搭建的都市、雪景与星空等布景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完成一场场沉浸式体验。据万达电影发布的数据,此次活动线下曝光触达1.6亿人,“心动暗号”被说出130万+次,店均客流拉动增长 50%。
这是万达电影与热门游戏《恋与深空》的联名活动,这次跨界合作,意义远不止一次成功的营销,它悄然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在行业变革的深水区,万达电影正凭借其深植骨髓的“电影基因”,跳脱出票房的单一战场,为整个行业演绎了一场关于“空间价值”与“造梦能力”的精彩番外。
当影城同步变身“IP任意门”
走进万达电影的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店,最直观的冲击来自场景的彻底重构:仿若都市天台的一角,点缀着微光;静谧的落雪场景,营造出浪漫的戏剧氛围;还有那深邃的“深夜”与璀璨的“星空”主题区,共同构成了一个抽离于现实的梦境。看惯了影院的常规形态,必须承认,这里的布景并非简单的“好看”,其专业性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电影工业中最迷人的一环——片场感。笔者在现场的感受是,这些布景是能够体现专业感的,“猎人小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拍摄,每一个踏入此地的用户,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即将“开拍”的主角。
图为五大主角各自的场景搭建
除了现场的布景“硬件”,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线下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维。在这里,工作人员不再是单纯的检票员或引导员,他们担任着这场“大戏”的场务、演员。他们全程以“猎人小姐”称呼玩家,这种细节上的“信念感”是构建沉浸式体验的基石。据万达电影官方透露,为确保服务品质,他们在活动前对全国超700家参与影城进行了包括“服务话术”在内的全国统一培训,这种标准化运营,是保障大规模落地体验不走样的关键。当玩家在场景前驻足拍照时,很多工作人员都会协助拍摄,也会在玩家需要时贴心地帮助补光,且会提供丰富的道具。这种服务,已经超越了功能性,进化成了“演出”的一部分。
此外,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细节是映前广告与文明观影的提示。当联名游戏的角色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电影大银幕上,提醒观众文明观影时,这种体验是非常惊喜的。站在行业角度思考,万达电影将IP内容通过其最核心的放映渠道进行赋能,为粉丝创造了一种“我的热爱登上了全国各地的大银幕”的仪式感。这一轻巧的动作,不仅强化了沉浸感,其本身作为产业联动的一环,对提升用户好感度、反哺IP热度和后续票房,蕴含着难以量化的长期价值。
聚焦“造梦能力” 打造“护城河”
万达电影的此番实践,清晰地指向了一个可参考的新增长模型。而其核心驱动力,便可归结为一种独特的“造梦能力”。这一能力,正成为万达电影在行业转型中最具辨识度的沟通标签。
首先,它彻底跳出了“IP贴图”式的浅层合作。市面上常见的联名,多是将IP形象印制在杯子上、包装上。而万达电影做的,是用一整套电影工业的专业逻辑,去重构游戏中的情感场景。它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基于对IP世界观的理解,创作了一个“电影番外篇”的剧本,让粉丝得以亲身参与其中。正如官方所描述的,此次活动的设计具有“电影拍摄”的故事线,玩家领取的不是任务,而是“通告”,最终获得的是“成片”(精美绝伦的片场打卡拍照图),这种从语言到体验的全程“电影化”,是其造梦能力的精髓。
其次,这一模式重新定义了影院的空间价值。它成功地将影院从一个“只卖电影票的地方”,转变为一个能玩、能逛、能社交、能购买衍生品的“超级娱乐空间”。空间的属性被丰富了,其商业的想象边界也随之被拓宽。正如《央视财经》所观察到的,万达电影正在将影院从“电影放映空间”重新定位为“电影生活空间”,这一转变正是其应对行业变局的核心思路。
最终,这场跨界所验证的,是万达电影将其最核心的资产——电影人的专业基因——在与其他行业的碰撞中,发挥出了降维打击的优势。当别的平台还在思考如何做线下布展时,万达电影直接搬来了一个“片场”。这种从骨子里对场景、剧情和氛围的理解,是其“造梦能力”无法被轻易复制的护城河。
以电影基因找到变革中的突围方向
当前,传统影院模式确实面临着挑战,过于依赖票房收入的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行业数据显示,国内影院收入约70%依赖票房,这一比例远高于北美市场成熟的40%-50%,转型压力不言而喻。
或是基于这一行业背景,2024年11月,万达电影发布了打造超级娱乐空间的战略 。在今年年中的2025「超级娱乐空间」万达电影战略发布会上,万达电影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将该战略,深化为全新的“1+2+5”战略版图。
从此类活动来看,成果是令人瞩目的:据万达电影公众号数据,该公司既往与《光与夜之恋》的联名活动,观影转化率高达30%;更引人注目的是,参与活动的用户中,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占比达到了85.5%。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新模式不仅吸引了流量,更精准地捕获了代表未来的消费主力。
支撑这一战略落地的,是万达电影将其“电影人基因”具象化分解出的三大核心能力:
讲故事的内容能力:
这并非指拍摄长片,而是指将一次IP合作,延伸为“一部电影诞生的故事”。从玩家踏入影城的那一刻起,她就进入了一个被预设的剧情框架,通过完成四大主题片场的打卡任务,最终获得电影质感的大片,她所有的行为都被赋予了“番外剧情”的意义。这种内容共创,极大地提升了体验的情感附加值。
复杂场景的搭建能力:
得益于对电影制作的深刻理解,万达电影能快速将概念图纸转化为高度还原的物理空间。专业级的道具、灯光和布景,确保了“造梦”的质感,让线上IP的线下落地不至于“水土不服”。我们在现场观察到,为追求极致效果,部分主题店的布景甚至使用了电影级材质,力求在镜头前呈现出最完美的画面。
“入戏”的服务能力:
这是将整个体验串活的关键。从称呼到引导,再到互动,所有服务人员都须具备基本的“角色扮演”意识,确保整个服务流程不“出戏”,维持梦境的完整性。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化培训,确保了不同城市的用户都能获得统一的高品质服务体验。
以《恋与深空》活动为例,其“造梦效果”得以在全国超200个城市、700多家影城落地。玩家在视觉、听觉、嗅觉多维度营造的氛围中,化身“猎人小姐”参与电影拍摄的流程。活动结束后,在社交平台分享美照、收藏限定周边,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验闭环,持续发酵着活动的影响力。
对比其他形式的联名,万达电影联名模式更具独特性。当下的主流新消费品牌联名活动,常常是将联名包装或周边赠品作为引流手段。而万达电影的特色在于,沉浸式体验本身就是最终目的和核心产品。这种模式直接触达用户心智,实现的是品牌形象的升级与用户情感的深度绑定,而非简单的销售转化。
而作为沉浸式场景,万达电影又不同于主题乐园或大型展览(如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其优势在于更广的覆盖网络与更“轻”的运营模式。主题乐园投资巨大,选址固定。而万达电影依托覆盖全国的影院网络,可以实现多层级、广范围的快速复制与推广。同时,它的内容延伸性更强,不只是IP的线下呈现,更是基于原IP的番外故事创作,提供了新的叙事价值。
这一可复用的模型,为其带来了清晰的增长前景。对资本端而言,这是一种“可复制、高适配”的商业模式,具备极强的可持续性与规模效应潜力。
对行业端而言,万达电影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转型样本,清晰地展示了第二增长曲线的巨大可能性,为整个行业注入了信心。
对IP方而言,与万达电影合作意味着其IP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边际成本,实现全国范围的、高质量的沉浸式体验覆盖,这正契合了万达电影将自身定位为“IP线下体验最佳载体”的战略目标,是其他线下渠道难以企及的效率。
不止于一次成功的跨界案例
万达电影的这次探索,其启示远不止于一次成功的跨界案例。当影院不再只是“放映厅”,而进阶为“造梦工场”,其空间的商业价值和行业意义便被彻底重估。据万达电影统计,十一期间商品总销售额突破
8800万元,对比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5%,销售量同比增长28%。
万达电影所展现的“造梦能力”,本质上是一次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提纯——将电影人的专业基因,通过商业化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有温度的商业价值。
这不仅是其给行业提供的一份转型样本,更是在重新定义影院在下一个时代的角色:它应该是一个能够持续为大众创造惊喜与感动的“超级娱乐空间”。而这,或许是万达电影在此次国庆档的“番外”演出中,所传递出的最核心的“正片”信息。
编辑:赵一万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