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上唤醒你的智能手表,到支撑远程办公的云端服务器,再到精准导航的自动驾驶汽车,数字时代的每一次顺畅体验,背后都藏着半导体芯片的功劳。


而驱动这些芯片不断变得更快、更节能的核心密码,就是晶体管的持续微型化。如今,半导体行业正站在 2 纳米(2nm)技术的门槛前,这项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工艺,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升级,更成了数字社会持续向前的不可或缺的动力。


半导体大战关键一步,2nm不可或缺,想要达到还有关键一步要走


数字越小,价值越大


半导体里常说的 “工艺节点”,其实就是制造技术的代际标识,数值越小意味着技术越先进。虽然现在的纳米数不像早年那样直接对应晶体管的物理尺寸,但依然能清晰反映技术的进步幅度,行业里大致遵循着每代 0.7 倍的微缩规律。


这种微型化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更小的晶体管能让电子传播距离缩短,开关速度自然更快,设备运行起来就更流畅;更高的晶体管密度能在同一芯片上集成更多功能,手机能同时运行多个 APP、电脑能处理复杂数据都得益于此。


半导体大战关键一步,2nm不可或缺,想要达到还有关键一步要走


更重要的是,小尺寸栅极所需的开关电荷更少,功耗随之降低,这对手机续航、数据中心的能源节约都至关重要。


从摩尔定律到结构突破


推动这一切不断向前的,是半个多世纪前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他预测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 18 到 24 个月就会翻一番。这一预测成了行业的灯塔,驱动着技术飞速迭代。


半导体大战关键一步,2nm不可或缺,想要达到还有关键一步要走


但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技术推进到 20 纳米节点时,传统的平面晶体管开始出现严重的漏电流问题,电子容易 “乱跑”,影响芯片性能和功耗。


直到 2010 年代初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出现,才通过垂直鳍片结构让栅极三面包裹沟道,成功抑制了漏电,把技术推向了 3nm 时代。


半导体大战关键一步,2nm不可或缺,想要达到还有关键一步要走


光刻技术的突破同样关键。早期用于光刻的 193nm ArF 准分子激光器,很难刻画出 10nm 以下的精细图案。行业先是用浸没式光刻、多重图案化等技术过渡,直到极紫外(EUV)光刻技术成熟,才真正实现了 7nm 及以下节点的精准图案化,为 2nm 技术铺平了道路。


而面对 3nm 之后 FinFET 漏电增加的新难题,环栅(GAA)晶体管应运而生,它用纳米片或纳米线做沟道,被栅极完全包裹,控制能力更强,漏电问题进一步得到抑制,这也是 2nm 技术能实现性能飞跃的核心原因之一。


半导体大战关键一步,2nm不可或缺,想要达到还有关键一步要走


IBM 在 2021 年公布的 2nm 原型芯片就采用了三层硅纳米片 GAA 结构,相比 7nm 芯片性能提升 45%,功耗降低 75%,这样的提升幅度足以重塑各类电子设备的体验。


未来场景的核心动力


2nm 技术的不可或缺,更体现在它对未来产业的支撑上。现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需要海量算力,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2nm 芯片的低功耗特性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半导体大战关键一步,2nm不可或缺,想要达到还有关键一步要走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实时处理传感器传来的庞大数据,对芯片的速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2nm 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能让决策更迅速精准;在可穿戴设备、医疗植入芯片等领域,小巧且节能的 2nm 芯片能让设备做得更轻薄、续航更持久。


目前,台积电、三星等行业巨头都在加速 2nm 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布局,争抢的不仅是技术先机,更是未来产业的主导权。


半导体大战关键一步,2nm不可或缺,想要达到还有关键一步要走


随着技术向 2nm 及更先进节点推进,单纯的晶体管微缩已不够,3D 集成、新型复合材料、量子点等后摩尔时代的技术正逐渐融入。


但无论技术路径如何演变,2nm 作为当前阶段的关键节点,承接着过往的技术积累,开启着未来的发展可能。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各行各业的今天,2nm 早已不是半导体行业内部的技术竞赛,而是支撑整个社会高效运转、创新突破的不可或缺的基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