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刷到了太多关于福建舰的视频,很多人都提到了一种观点——以前我们总说,航母作战要看其防御范围,进入范围就有危险;但军事专家指出,福建舰有了电磁弹射后,可能对方还没看到福建舰,就已经被打击了,这是为什么呢?

福建舰电磁弹射的战略突破影响几何

因为现在的海战是协同作战、远距作战。尤其是福建舰此次公布的“三机弹射”视频,其含金量远不止“中国掌握弹射技术”这么简单。

我们首先来看官方消息:

歼-15T、歼-35、空警-600已在福建舰完成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对此,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明确指出,依托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与拦阻系统,中国海军舰载机的航程大幅提升,还能搭载更重的有效载荷。这标志着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转型加速推进。

空警-600作为航母的“千里眼”,此次成功弹射意义重大。从视频中能看到,体型庞大的空警-600机翼可折叠,还具备隐身涂层与重载打击引导能力。它发现目标后无需主动追击,而是引导歼-35执行拦截任务、指挥歼-15T发起攻击。

更关键的是,电磁弹射让舰载机能够“满油满弹”起飞,打击范围直接覆盖第二岛链。军事专家宋晓军称其为“战力倍增器”,福建舰入列已“指日可待”。空警-600虽飞行速度慢、机身重,但能让航母编队“看得更远、打得更准”,甚至能追踪敌方隐身战机——未来的海战本就是“看不见的视距外对抗”。

从中国航母发展历程来看,福建舰的成军是里程碑式的突破。尽管它是第三艘航母,却实现了从“近海航母”到“远海航母”的跨越,这正是刘华清将军当年梦寐以求的“蓝水海军”(即深海海军)。

前两艘航母为何未能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滑跃起飞方式限制了战机战力——燃油带不满,航程受限;弹药载量少,作战威力不足。过去中国航母执行任务,需依赖岸基东风导弹掩护,任务范围和战力都受制约。而福建舰无需依赖陆基掩护,即便前出至第二岛链,也能独立作战。

空警-600的加入,更是让中国航母具备了“系统作战”能力。就像印巴战场展现的那样,现代海战早已不是“飞机对飞机”的单打独斗,而是雷达、数据链路协同的体系对抗。空警-600飞行速度慢,但探测范围可达数百公里,能提前掌握战场态势,后续战机只需跟进执行任务即可。

福建舰电磁弹射的战略突破影响几何

此外,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还有两大优势:

一是速度快,能快速组建作战编队,无需让战机在天上长时间等待,提升打击频次——就像二战时的航母,战机完成任务后加油挂弹即可再次出击,100架飞机一天出动三次就是300架次;

二是安全性高,故障率远低于美国福特号。福特号造价高昂,却问题不断:设计目标是4000次弹射零故障,2019-2020年测试中却每181次就出一次故障,2022年甚至出现4个挡流板同时损坏的情况。对飞行员而言,高故障率意味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就像跳伞时拿到破旧伞包,谁都会担心“下一次会不会掉海里”。

对比中美航母,福建舰虽排水量8万吨(比福特号少2万吨),但综合战力毫不逊色。福特号电动系统稳定性差,故障率高,实际战力大打折扣;而福建舰的舰载机更先进(歼-35隐身战机)、妥善率更高(美军F-35妥善率持续下降,F-18即将退役却无替代机型)。

对中国而言,福建舰的突破不仅洗刷了“百年航母之耻”,更带来了“弯道超车”的自豪感——短短几十年,中国从无航母到掌握顶尖电磁弹射技术,实属不易。

而辽宁舰的发展历程更能体现中国军工发展的决心:13年前,中国买下几乎报废的“瓦良格”号,花大力气拖回国改造,从零开始摸索航母技术。美国不会传授经验,中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能在蓝水海域扬国威,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

再深入分析电磁弹射技术,中美差异的核心在于电力系统。美国福特号采用中压交流电,根源是其所有航母的舰体电路设计均基于交流电——核动力先推动蒸汽机,带动发电机产生交流电,再通过整流器转为直流电,才能驱动电磁弹射。

但问题在于,美国无法造出能稳定承受高电压(交流电5000-14000伏特、直流电3000-10000伏特)的整流器,导致弹射效率骤降,更换整流器更是浩大工程。

福建舰电磁弹射的战略突破影响几何

而中国则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马伟明院士团队直接将福建舰的电力系统全部改为直流电,实现“全电推进”——无需加装庞大的整流器,从发电机到内部照明,全舰均使用直流电。

这一突破难度极大,传统舰船设计中交流电更稳定,美国曾在朱姆沃尔特驱逐舰上尝试全直流设计,却因故障不断被贬为“滨海战斗舰”,甚至拆除了炮塔。

中国能成功,离不开两大支撑:一是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比如能造出稳定的超级电容(用于储存弹射所需电力)和全球顶尖的锂电池;二是创新设计,比如将美国“成排布置”的飞轮改为“垂直飞轮组”,大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稳定性。

美国受限于旧有工厂和设备,难以彻底革新,而中国“从零开始”的发展路径,反而避免了传统技术的束缚,实现了创新突破。

最近央视官宣“轰-20指日可待”,其意义同样重大。若轰-20成功问世,将成为全球第二款隐形轰炸机(第一款是美国B-2)。

隐形轰炸机的研发难度远超隐形战斗机——需兼顾大弹仓、大油料仓、隐身性、高速度、远航程和反侦测能力。美国B-2虽先进,却“娇生惯养”:需存放在恒温恒湿的“冷气房”,隐形涂料易受环境影响,维护成本极高(一发炮弹曾需100万美元),甚至美国空军部长都坦言“一半战机无法使用”。外界期待轰-20能在维护便利性和稳定性上实现突破。

福建舰电磁弹射的战略突破影响几何

美国近期将全球60%的潜艇集中到太平洋,试图“封锁中国”。对此,中国采取了三重应对策略:

一是构建“海下长城”,部署水下监听器和无人潜航器(美国卫星已拍到中国在建造43米长的超大型无人潜舰,与有人潜舰尺寸相当,作战效能更强);

二是提升潜艇静音技术,在俄罗斯技术支持下,039常规动力潜艇、094/095/096核动力潜艇的静音效果大幅提升;

三是与俄罗斯开展联合反潜训练,从鄂霍次克海到对马海峡,再到东海、南海,中俄通过潜艇攻击与反潜演练,强化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协同。

正如专家所言,“反潜最好的武器就是潜艇”——潜艇在水下探测和攻击能力更强,既能对抗敌方潜艇,也能打击水面舰艇。

如今,中国与俄罗斯不断“亮剑”展现实力,而美国在全球多地“放火”挑事,全球军事格局正因此发生深刻变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