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看过大阅兵,北约一把手当全球对华喊出一句话,整个西方目瞪口呆
5822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在93大阅兵的盛大场面落幕后,西方世界一度保持着异常的沉默,没有激烈的评论,也没有第一时间的批评,仿佛在消化眼前的一切。
但就在沉默持续了一天之后,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防务峰会上突然打破平静。
他的发言不针对对手,而是直指美国和欧洲本身——“差距正在扩大,美国海军在造船领域已远远落后。”这句话让整个西方世界目瞪口呆。
要知道,通常来说,北约对外的表态多是强调联盟团结、对潜在威胁保持警惕,但这一次,他的语气却不同寻常,直接点出了西方内部长期讳言的问题:在造船和军工产能上,美欧正被迅速甩开。
西方媒体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一点,《新闻周刊》评价说,这可能是北约迄今为止对自身盟友发出的“最严厉的警告”。不是针对对手,而是提醒自己人。
吕特重点强调的,是造船领域的差距,他用了一个惊人的数字:200倍。
这并不是指单一军舰的性能,而是整体造船产能的对比,换言之,在同样的时间窗口里,美欧能够建造的舰船数量,已经无法与东大相比。
长期以来,西方依赖技术优势维持海军领先,但吕特的表态表明,技术差距正在缩小,而产能差距却在急剧扩大,这种“规模化优势”正在重塑海军力量的格局。
要知道,这次阅兵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并没有刻意展示大型舰艇——航母、万吨大驱、战略核潜艇等重量级平台全部缺席。但与此同时,阅兵中出现的多型新装备,却几乎都与海军作战体系息息相关。
高超音速导弹的亮相尤其引人关注,这类武器速度极快,飞行轨迹难以预测,可以有效突破传统防御体系,对敌方航母和高价值目标构成直接威胁,它们的存在,等于在战略层面改变了海上力量对比的计算方式。
而且舰载无人机的出现,也显示出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无人化不仅能降低人员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远距离执行高强度任务,提升航母与水面舰艇的作战半径和多任务能力,这意味着海军作战将逐渐进入“有人—无人协同”的新阶段。
最后是战略威慑能力的暗示,虽然没有直接展示战略核潜艇,但潜射导弹的出现实际上已经透露出关键信息:现役的水下力量正在经历质变,这种间接展示方式,比起直接亮出潜艇,反而更能引发外界的推测与讨论。
因此,这场阅兵虽然在表面上“收敛”,却在技术信号上“外放”,它不仅让外界看到具体装备,更让人们感受到一个方向——未来的海军力量正在以无人化、远程打击和综合防御为核心进行体系化重塑。这正是吕特和西方分析师们最担忧的地方。
而其中有几款具体型号的武器是吕特点名拿出来说的,第一款就是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这是被普遍认为最具战略含义的亮相,与前代巨浪-2相比,巨浪-3的打击范围已扩展至洲际,这意味着现役战略核潜艇具备了真正的全球打击能力。
对一个大国而言,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核威慑的完整性,过去,水下力量更多承担区域性威慑,而如今则可以跨洋投射,战略稳定性的天平随之改变。
然后就是海红旗-9C防空反导系统,这是一种具备“一专多能”特性的武器,它不仅能拦截反舰导弹,还能对付弹道导弹,甚至能在远程预警机的引导下瞄准隐身战机。
对一支舰队来说,这意味着用有限数量的导弹,就能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这不仅提高了战斗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弹药消耗问题,对于可能面临持久消耗战的场景,这种综合能力尤为关键。
所以说,这些关键装备的意义远超单一性能指标,它们共同勾勒出的,是一支正在快速成型的现代化海军力量:既有战略威慑的纵深,又有战术打击的锋利,既能依靠产能扩张形成规模优势,又能在技术层面展现出系统整合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你说吕特能不担忧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