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六月全国高温频频预警,西北晒裂土地,华北持续晴热,气象局一句话令人心惊——1961年以来最热六月之一

可问题是,拉尼娜还在,这热从哪儿来的?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热浪先动手了

6月刚开头,气象图上西北像被火烤过。新疆吐鲁番、哈密、库车轮番冲上40℃。

宁夏中卫三天连破纪录,甘肃兰州的地表温度飙到65℃。

南方没闲着,湖南株洲、江西南昌连续高温,一边是干燥炙烤,一边是闷湿煎熬。

6月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平原地区刚刚收麦完,玉米苗还没长高,地里一片焦黄,山东聊城气象站,记录到连续五天超过39℃,有人说这是拉尼娜在发挥“冷效应”,可地面温度分明是烧人的热。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6月20日,中国气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公布:截至目前,全国平均气温21.1℃,比常年同期高了0.9℃,与2022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最热的6月。

这种平均数,是拉平全国海拔差、纬度差、气候带之后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北方高、南方也不低。

拉尼娜理论上是“冷水”偏多,海温偏低。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太平洋赤道中东部冷水区增多,会让全球气温略微降低,可现在,不仅没有降温迹象,中国区域还成了火炉

在安徽阜阳、江苏宿迁,当地气象台在新闻里承认:这个热,已经超出预期模型的模拟

欧洲也不好过。6月27日,葡萄牙Mora地区录得46.6℃

法国气象台称,这个月是自有记录以来法国第二热的6月。

德国的科隆、慕尼黑纷纷冲上38℃,当地学校紧急停课,西班牙多个城市出现中暑死亡事件,政府启动三级预警。

美国虽然没出现极端热浪,但平均气温也在持续上升。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根据NOAA的数据,2025年1月、2月、5月,全球平均气温均为有记录以来最暖,6月尚未完整统计,已基本锁定为最热行列

“这不是拉尼娜失效,是全球变暖太快。”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在6月月报中如此表示。

这话背后藏着现实:过去科学家认为拉尼娜年气温偏冷,现在这个“冷”,已经遮不住底层的热浪上涌。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拉尼娜走了没?

按照常识,气温异常,得看赤道海温。

国家气候中心对外公开的报告指出,2024年末,拉尼娜正式回归,按往年经验,这会带来一两年的气温调整期。

可2025年不一样,进入1月,海温确实偏低,气温反而冲到了“史上最暖1月”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赤道中东部的冷水带,并没有像2011年那次那么强,大气反应也不像拉尼娜期应有的冷静

6月,世界气象组织给出新的判断:ENSO中性概率为70%,拉尼娜为30%。

这意味着,虽然冷水还在海面漂着,整个大气和洋流系统,其实已经从“拉尼娜状态”退出了。

美国国家气象局下属CPC也出了报告,内容差不多,甚至更直接:“夏季为中性期,拉尼娜影响趋于消失。”

这解释了6月的离谱高温,却又提出了更吓人的问题:没有厄尔尼诺,也没拉尼娜,为啥还这么热?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气象站在各地收集到的数据,把这个问题砸到了公众面前。

青海柴达木盆地白天地表温度冲上68℃,陕西渭南热出干裂地缝,西藏拉萨连续三天37℃。

本该凉爽的高原也进了高温群聊,打破了公众对海拔降温的印象

东部沿海城市的情况也不乐观。

6月中旬,杭州日最高气温39.7℃,打破历史纪录。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连上海都连着一周高温黄色预警,媒体上有个词很扎眼:“热得没来由。”

研究ENSO的气候学家解释,这是赤道带海温微弱波动,叠加多年暖周期的结果,也就是说,即使拉尼娜还在,它已经压不住全球气温的整体上升趋势。

这背后,是几十年累积的气候趋势在发力。

过去拉尼娜还能压一压,今年这股热压根没压住,“冷年的热”已经逼近“热年的极限”

今年上半年全球气温月月爆表,从南极冰架到赤道森林都出现异常。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连本应寒冷的格陵兰,也录得破纪录高温,如果6月的数据只是开始,7月和8月几乎可以肯定会更猛。

这就是2025年的气象现实,不是极端气候,是整体系统性升温,带来的高热共振

用国家气候中心的一句话说:“极端天气不再是突发事件,是趋势中的日常表现。”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热,是怎么传过来的

不是只热在中国,也不是只热在欧洲。

2025年上半年,这股热像从太平洋中间发出来的,一层层往外扩。

大气环流像一张网,热气从赤道往北推,偏东风、南风都在配合。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全卷进来了。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美国气象局公布的图很直白:北美东南部、南美东北部、非洲中部、欧洲中南部,全是异常偏热带红色

澳大利亚东北也升温,连南极洲海岸线附近都监测到了上升的趋势

这是典型的“全球热浪带”效应。

西伯利亚也热了,6月下旬,雅库茨克地区超过35℃,林火高发。

俄罗斯气象部门提醒:“高温将持续至7月中旬”,而格陵兰南部的冰原融化,比2024年快了9天,卫星图像显示冰层消失区域面积更广。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再看赤道附近的海洋——本该有冷流的东太平洋,海温依旧高于正常值。

赤道几内亚湾附近的水体比往年高出1.4℃,这点变化,在全球层面上就是巨大的能量转移。

回到中国,6月虽然是初夏,但南北大部分地区都提前进入了“盛夏状态”。

华北夜间最低气温明显抬高,很多地方晚上都在30℃上下徘徊。这种“夜间高温”是更危险的信号,说明地表储热严重,白天晒不完,晚上还在放。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城市更闷。广州、深圳、福州6月出现了多个“热夜”,晚上22点气温还在31℃。

这意味着人没法休息,空调满功率运转,负荷飙升。

杭州、上海一度出现电力高峰告急的提示

农业也受冲击,东北粮食带本该凉爽,今年局部气温过高,黑龙江肇东、海伦、绥化等地气象部门发布高温干旱预警

南方水稻区反而提前进入高温期,气象站紧急指导“避高温、勤灌水”。

再说人体感受,过去高温天,早晚还能透口气,今年根本没这个窗口期。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江西宜春6月25日,上午9点体感温度已达43℃。这是站在马路上的“真感受”。

关键在于,这种热不是一两天的事,是一波一波、连成片、覆盖广。

气象台的图上,红色范围像洪水一样从南边往北爬。

甘肃河西、山西南部、河南北部6月中旬以后,全部进入高温橙色警戒状态

以前说热是天气,现在说热是气候。

短时热浪还可以预报,现在这种区域共振,已经突破了传统气象模型的预测边界,科学家们的说法是,“大气背景层面的转变”。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2024年是厄尔尼诺主导,2025年是“无领导状态”,气候系统自发升温,这是自然热源加叠加效应自己运行。

今年还没过半,气象机构已经连续三个月,把“年度气温预测”往上修。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时候降温,而是什么时候,会从极热进入极干或极湿的后续链条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史上最热”这顶帽子稳了吗?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年度数据,要到年底才有最终统计。

可看上半年这架势,2025年极可能超越2024,拿下“史上最热年”的称号

怎么判断?全球月平均温度数据。

1月最热,2月也高,3月逼近纪录,5月再次刷新。

6月的数据虽然尚未全球统一发布,中国和欧洲,都已确认进入本国历史最热行列。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中国气象局确认,6月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以来并列最高纪录

这不是说一个省市高,是全国范围的数据。更说明问题的是“连续性”。不是一天两天高,而是整整一个月偏高。

2024年已经被定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是因为厄尔尼诺放大了热效应,而2025年没有厄尔尼诺,没有拉尼娜,还能热到这个程度,说明“背景气候”本身,就已经推高了整个平台。

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今年6月多地打破了历史纪录。

葡萄牙Mora达到了46.6℃,这是赤道以外地区非常少见的数字。

法国气象局称:这是除2003年以外,第二个最热6月

英国、比利时、波兰这些纬度偏高的国家,也出现罕见热浪。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英国伦敦6月30日气温突破38℃,全国学校提前放假,媒体头条直接写着:“我们正在经历另一个地球”。

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体现在每一份数据里,是全球大气层整体在升温,不论是否接受,这已不是争论,是现实。

7月和8月是什么情况?

目前世界气象组织预测,这两个月将保持偏高态势

拉尼娜失效了?6月创64年最热:2025年或又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如果不出现重大冷空气事件,2025年将稳居近百年气象,记录最热前三,很可能拿第一。

就像气候专家,在月度通报里说的那句,“极端天气不再罕见,而是正在成为常态。”

2025年,不只是创纪录的热,更是气候系统层级的转折。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中国气象局:2025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发布时间:2025年6月30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