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现在可能已经到了较量的关键 “决赛阶段”。眼下中国面临的最大麻烦,可能就是美国的两个招数,先是想搞经济收割,要是这招没成功,说不定还会冒险动起战争的念头。美国想要把中国经济搅乱,就像当年收割苏联那样,给美元续上一口气。可中国跟苏联不一样,也不是印度,这场较量最后会咋样,或许跟美国心里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苏联当年经济结构单一,石油出口占了半壁江山,美国一掐油价就断了它的命脉。中国早就看透了单一依赖的死穴,这些年一直在攒“家底”。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0年起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全球占比快摸到30%的门槛了。这不是靠运气,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营商环境堆出来的。美国想拿“产能过剩”说事,本质上是看着中国制造业崛起慌了神。   特朗普政府搞的“对等关税”就是收割的第一步。今年4月它刚把关税大棒举起来,中国第二天就亮出了反制清单。你来我往几个回合,美国企业先扛不住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早成了美国家庭的生活刚需,没了这些,美国的通胀数据只会更难看。   紧接着,美国又想在产业链上动手脚。它拉着盟友搞技术封锁,限制芯片出口,还逼盟友跟中国“脱钩”。可中国的产业链不是搭积木,说拆就能拆。从零部件到成品的完整生态,是几十年沉淀的结果,不是美国一纸禁令就能切断的。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经济早被“脱实向虚”掏空了。基础设施老化、劳动力成本高企、制造业人才断层,这些才是它竞争力下滑的病根。它把自己的问题甩给中国,纯粹是转移矛盾的老套路。   经贸磋商成了双方掰手腕的主战场。从5月的日内瓦会谈,到9月马德里的经贸对话,中美谈了一轮又一轮。美方想要中国让步,中方坚持平等互利,最后双方还是在TikTok问题、投资障碍等领域达成了基本共识。这说明美国的“极限施压”根本不管用。   经济收割的招快失灵了,美国开始在军事上搞小动作。它在亚太频繁军演,还动不动就拿台湾问题说事。可中国早就亮明了底线。国防部长董军在和美国防长视频通话时明确表态,任何“以武助独”的图谋都会被挫败。   美国嘴上喊着“不寻求与中国冲突”,行动上却在不断试探红线。但它心里比谁都清楚,和中国开战不是过家家。中国的国防力量早已今非昔比,更别说中美经济深度绑定,真打起来就是两败俱伤,美国根本承受不起这个代价。   特朗普政府的心态很矛盾。它一边把中国当成“最强大的对手”,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处处设防;另一边又不得不坐下来谈判。毕竟它调停俄乌冲突没成,和印度的关系也闹了僵,急需中美关系的“亮点”来装点政绩。   9月的密集互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先是国防部长通话,再是外长沟通,紧接着经贸团队又在马德里碰头。美国国防部新闻通稿里甚至用了“亚太”而非“印太”的说法,这背后都是务实的考量。   中国的应对一直很稳。不跟着美国的节奏起舞,而是按自己的步调补短板。在经贸上据理力争,在军事上守住底线,在全球治理中争取盟友。王毅外长说得很实在,中美这两艘巨轮,得一起往前走,不能偏航,更不能失速。   美国想靠单一手段拿下中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它忘了中国经历过多少风浪,从被封锁到崛起,早就练出了抗压的本事。经济上有反制的底气,军事上有自卫的实力,外交上有务实的智慧,这可不是当年的苏联能比的。   现在的局面很清晰。美国的经济收割铩羽而归,军事冒险又不敢真动手。它嘴里喊着“竞赢中国”,行动上却不得不和中国保持沟通。这场较量的走向,早就脱离了美国的掌控。   中国要的不是赢了美国,而是守住自己的发展节奏。就像下棋一样,不贪子,不冒进,步步为营。美国的两张牌都打不赢,最后只能回到谈判桌前。毕竟在多极世界里,谁也没法再搞一家独大的霸权了。   信源:中国新闻周刊《中美高层,又谈一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