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的阅兵,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西方大国元首,一个都没来!有人说这是不给中国面子?错了!这丢的不是我们的脸,而是他们自己先辈的脸! 七十多年前,当世界被战火笼罩,中国与这些国家曾是并肩作战的反法西斯盟友。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减轻了压力,而来自西方的援助也通过滇缅公路等通道源源不断运抵中国。那些在驼峰航线上牺牲的飞行员,那些在滇缅战场并肩作战的士兵,用鲜血铸就了跨越国界的友谊。如今,当我们纪念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时,他们的后代却选择了缺席,仿佛那段用生命写就的历史不值一提。 更讽刺的是,这些国家一边在历史纪念场合缺席,一边却在经济上与中国打得火热。德国虽然2024年对华出口略有下降,但中国仍是德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从机械设备到电子产品,德国市场离不开中国商品。就在今年5月,中德企业还在沈阳启动了绿色智慧能源港项目,计划未来几年在东北布局超500座新能源充换电一体站,合作得不亦乐乎。 法国企业也没闲着,7月刚与上海电气就核能技术创新达成多项共识,要在全球核电市场大展拳脚,而河北的食品企业去年在法国食品展上签下2000万美元的订单,把中国的速冻春卷和板栗卖到了欧洲。 澳大利亚更是把中国市场当成了“提款机”,2023年85%的铁矿石都出口到了中国,一年就赚走5910多亿元人民币。这些国家的企业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政府却连一场纪念共同胜利的阅兵都不愿派代表参加,这种精于算计却疏于感恩的做法,实在对不起当年为共同胜利牺牲的先辈。 历史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国际关系的润滑剂。当年反法西斯同盟能够战胜邪恶,靠的就是相互信任和并肩作战。如今这些西方大国在纪念胜利的时刻选择缺席,不仅是对历史的淡忘,更是对自身利益的短视。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看别人脸色的国家,我们举办阅兵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而不是为了向谁“要面子”。 这些国家的元首不来,损失的不是中国的国际形象,而是他们自己与中国深化合作的政治基础。当他们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寻求发展时,当他们需要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经济等议题上合作时,这种对历史的冷漠态度只会让合作之路更加坎坷。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友谊被后代如此轻视,这才是真正丢了先辈的脸。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