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博主:美军工企业面临多重压力
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一位在欧洲工作的记者,日前表示,中国武器又在中东大显神威了。
沙特利用进口自中国的反无人机系统,拦截了36架也门方向来袭的无人机,拦截率高达100%。
这一边,中国武器大展神威,而另一边,美国军工却面临着窘境......
中国武器展神威
根据一则中国记者的消息,沙特防空部队对外透露,他们成功拦截了36架从也门方向飞来的无人机,而这次拦截所依赖的,正是中国制造的反无人机系统。
更令人惊讶的是,36架目标全部被击落,无一漏网,拦截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完成这场“满分表现”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出口的“天穹”反无人机系统。
这套系统的关键能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能打”,而在于其整合了雷达探测、电磁干扰、激光打击等多种手段于一体,具备对低空慢速小型目标的精准锁定与快速摧毁能力。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天穹”系统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
在不久前的一次国际防务展上,中国系统性地展示了这一装备,并罕见地公布了此前在中东冲突环境中一次实战的数据:21架无人机来袭,21发全部拦截命中。
这组数据在展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国际买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展台。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目前已被大规模出口至约20个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其他出口装备也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刷脸”。
今年5月,印巴之间爆发了一场短暂的空中交火。
据外媒援引美国官员的消息,一架巴基斯坦空军使用的歼-10战斗机成功击落了两架印度军机。
这一事件立刻引起了国际关注。
可以说,无论是拦截无人机的“天穹”,还是击落敌机的歼-10,中国军工产品正在不断证明自己。
美国的窘境
就在中国武器在中东战场上打出满分战绩、赢得国际军备市场关注的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正经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军工困局。
表面上,美国国会刚刚批准的新一财年军费预算总额高达8926亿美元,依旧是全球军费榜上的“巨无霸”;但细看预算细节,却能发现隐藏的尴尬与焦虑。
原本,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多次宣称将把军费“拉高到一万亿美元”,一副大手笔加码军力的姿态。
然而,最终落地的数字不仅未能如他所言。
最耐人寻味的,是这次预算调整的背后,他亲自拍板砍掉了E-7A预警机采购计划,并决定让245架战斗机直接退出现役。
美国军工企业如今面临着多重压力:研发成本居高不下、产能瓶颈迟迟难解、供应链断裂问题仍未彻底修复,甚至连基础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也遭遇“去工业化”遗留的结构性问题。
许多新一代战机项目进度一拖再拖,不少订单堆积在工厂,无力按时交付,最终只能用“退役老机”来平衡预算窟窿。
更严重的是,美国军火出口市场也正在经历“信任滑坡”。
过去,美国靠着技术壁垒和政治施压,几乎垄断了高端战机、预警机等大宗军售市场,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买家开始转向更具性价比、服务响应更快的卖家。
军工系统的僵化也让五角大楼内部频频出现“战略断层”。
像E-7A这样的高性能预警机本是空军下一阶段网络化作战的重要支柱,却因为成本过高、技术整合困难等原因被搁置。
军种之间在采购理念和项目优先级上的博弈,进一步削弱了美军整体的武器更新节奏。
换句话说,美国军费虽然高,但花出去的钱未必能换来相应的作战能力提升。
此外,美国近年在海外冲突中武器表现频频“翻车”,也影响了其军火的国际声誉。
高维护成本、依赖卫星链条、操作复杂等因素,使得它们在第三世界国家面前显得越来越“不接地气”。
特朗普政府虽然鼓吹“重振美国制造”,但现实是,美国军工体系的“空心化”问题并非朝夕可解。
面对劳动力短缺、材料成本飙升、技术人才流失等顽疾,军工业难以大幅扩产,连本国军需都难以保障,更遑论支撑全球部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