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严惩!湖南长沙鲁女士去动手术,医生给她上了全麻,手术完醒来后发现周围没人,摸了摸身体,似乎没什么变化,一打听才知道是医生与机构的价钱没谈拢,全麻上了之后也没做手术。
她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刚过,意识模糊,四周安静得吓人,连护士的影子都没有,她第一反应是自己出了什么意外。等缓过神来才意识到,手术根本没做,而她已经被独自丢在冰冷的房间里一个多小时。
这事听起来像荒诞剧,可就真真实实发生在一家正规注册的医美机构。
鲁女士原本是护士,对医疗流程并不陌生,术前还特意选了指定医生,签了合同,交了钱,一切都按程序走,结果却在最关键的环节崩了盘。
医院请的这位张医生是外聘的“飞刀”专家,不是全职人员,手术费用由医院和医生私下结算。
临到上台前,医院内部对分成有分歧,医生觉得钱没谈妥,干脆撂挑子不干了,可麻药已经打了,人已经睡了。
更离谱的是,院方坚称打的只是镇静剂,不是全麻,说十分钟就能醒,所以不算违规。
但鲁女士清楚记得自己被推进手术室、打针、失去意识,醒来时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这种深度镇静和麻醉带来的风险,并没有本质区别。
人在完全失去意识的状态下被留在手术台,没有任何监护,也没有后续处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服务违约,而是对患者安全和尊严的严重漠视。
你想想,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人躺在那里,如果真有人起歪心思,后果不堪设想。
可医院的态度从头到尾都在推卸责任,说医生是外聘的,谈崩了跟他们没关系,甚至反过来说患者“讹诈”,只愿意退费或送点其他项目抵偿。
这种处理方式,等于变相告诉所有人:只要不签死合同,出了事都能甩锅。
其实这类“飞刀医生”在民营医美圈早已是公开模式,医院靠名医引流,医生靠走穴赚钱,双方临时合作,利益一不合就散伙。
可患者是冲着医院去的,签的是医院的协议,钱也交给医院,凭什么最后要承担所有风险?
法律上说得明白,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是合同关系,不管医生是谁,机构都得对服务负责。
医生术前反悔,机构就该立刻终止流程,而不是让病人在无知无觉中被晾着。哪怕没做手术,仅凭麻醉操作本身就有风险,更别说这种毫无交代的处置方式。
鲁女士提出要查监控,想确认自己在意识丧失期间是否被妥善对待,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却被医院拒绝。
信任一旦破裂,再小的疑点都会放大成恐惧,她后来甚至希望负责人亲自体验一遍全麻等待的过程,不是为了报复,而是想让他们真正理解那种无助。
最终双方协商达成和解,医院退了费也赔了钱,但这件事暴露的问题远没结束。多少人做医美前只看广告、价格、案例,却从不细查医生是不是医院正式人员,手术流程有没有应急预案。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次不是隆鼻,而是开腹、开颅这类大手术,医生临时走人,病人还在麻醉中,谁来负责抢救?这种把手术室当谈判桌的操作,已经不是医德问题,而是系统性管理失控。
很多人以为进了手术室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其实民营机构的监管漏洞比想象中多。医生资质查不查?外聘流程规不规范?术前确认机制有没有?这些细节往往被“变美”的期待盖过去。
别再把医美当成普通消费了。它本质是医疗行为,哪怕只是打针、隆鼻,一旦涉及侵入性操作,风险就和医院等级、管理流程直接挂钩。
两万多块买来的不只是鼻子,更是对安全的基本保障。
可现实是,有人为了省钱选低价套餐,有人被“员工价”“专家亲诊”忽悠,最后连手术到底做没做都要自己去查。
鲁女士的经历像一记耳光,打醒了那些以为签完字就万事大吉的人。
下次你躺上手术台前,不妨多问一句:给我做手术的人,真的是这家医院能管住的人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