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说肾出了问题,第一反应不是紧张,而是茫然。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调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有些人甚至觉得肾病只是“肾虚”或者“尿酸高”,觉得没啥大不了的,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可现实是,慢性肾病一旦确诊,它的“不可逆”是写在医学书上的,拖得越久越难处理。
而真正能活得久、活得好的人,往往都是在确诊以后立刻做出调整,最关键的是,他们确实戒掉了一些原本看起来很“正常”的习惯,才一步步稳住了病情。
说起来,其实有些人不年轻了,查出肾病的时候已经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出头,但现在依旧活得挺精神。
对比那些发展成尿毒症、三天两头进医院的人,不得不说,长期控制得好的人,身上确实有一些共性。
最明显的,就是他们没有再犯曾经那些伤肾的习惯,尤其是四个方面,几乎每一个长期稳定的肾病患者都主动做了改变,而且越早改掉越见效果。
首先要说的,就是吃盐这件事。大多数人对“盐”没概念,觉得不就是个调味的吗?
可是肾病患者最怕的就是高钠饮食。钠一旦摄入过多,就会引起体内水钠潴留,直接加重肾脏的负担。
而且高钠还会引起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本身又是肾病的推手之一,等于是双重打击。
有数据显示,在慢性肾病人群中,血压控制不良是病情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反过来说,凡是病情稳定的人,几乎都在饮食上严格控盐,而且控制得非常细致。
别看他们嘴上说“清淡吃”,实际上已经做到连酱油、生抽、辣酱这些含盐量高的调味品都很少用,做饭时很多时候甚至不放盐,靠天然食材的味道来调和。
说到底,舌头能适应,身体却不能承受太多钠。那些还觉得“太清淡吃不下”的人,往往是没真正意识到肾病带来的隐患。殊不知,慢性肾病发展到三期、四期之后,再想通过饮食控制,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
再者就是饮水习惯。很多肾病患者以前都有喝水太少或者一次性狂喝的毛病。有的人忙起来一天都喝不到五百毫升水,有的人渴了就一口气喝一大瓶。
这两种方式,其实对肾脏都是压力。合理的饮水习惯,是根据体重和排尿量来计算的,一般健康人一天1500到2000毫升就差不多了,但肾病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阶段调整,有些需要限水,有些反而要多喝,关键在于“均匀”、“适量”、“不憋尿”。
一些长期活得不错的肾病患者,已经养成了定时小口喝水的习惯,不渴也喝一点,不会等到特别口渴才猛灌。
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注意避免饮料、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这些东西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对肾脏的微小血管却是慢性刺激。
特别是含糖饮料,除了增加代谢负担,还会间接导致血糖波动,而高血糖又是慢性肾损伤的元凶之一。所以说,那些活得久的患者,在喝水这件事上,比健康人还讲究。
第三个必须说的习惯,就是滥用药物,特别是止痛药和补品。太多人习惯一有头痛、发烧、痛经、腰酸就自己去药店买药吃,完全不顾成分。
殊不知,很多常见的止痛药,例如含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本身就可能对肾小球产生损伤。
尤其是在已经确诊慢性肾病的基础上,这种损伤是叠加性的,一次两次可能看不出来,但几个月、几年下来,肾功能就是被“吃掉”的。
至于补品,更是个大坑。什么虫草、冬虫夏草、当归、人参、鹿茸、补肾丸……市面上各种补肾的保健品、中成药铺天盖地,但绝大多数都不适合肾病患者。
原因很简单,很多“补”的东西都是重口味、高蛋白、高磷的,对肾脏来说就是多余的负担。
真正能活得长、病情控制得稳的患者,几乎都保持着一个原则——不乱吃药、不迷信偏方,所有用药都听医生的。说到底,药是药,不是饮料,哪怕是中药,也要讲科学用法,不是“越补越好”。
最后一个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熬夜。肾病患者本身免疫力就差,如果再加上熬夜、作息紊乱,那身体根本没时间修复。
很多人以为肾病只是肾脏问题,其实肾是整个身体的排毒、代谢和内分泌协调器。
一旦睡眠紊乱,激素分泌不稳定,血压、血糖也容易波动,而这些都是肾脏的大敌。长期来看,睡眠质量的好坏,和肾病的发展速度息息相关。
一些患者刚确诊的时候可能不以为意,但在多次复查中发现自己指标没变化甚至变好了,医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最近有没有好好休息?”
凡是能回答“晚上十点前睡、基本不熬夜”的人,肾功能基本都比较稳定。反过来,那些白天累、晚上不睡的患者,很难把病情控制好。总的来说,睡眠规律就是最简单的“药”,免费但非常有效。
当然,有些人天生条件好,哪怕不注意也没出啥事,可是大多数人没这个运气。
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身体每一个器官的“脾气”都开始变得难伺候了,特别是肾这个器官,一旦受伤,很难恢复。
那些能把肾病控制住的人,说白了,不是靠药,是靠“懂事”——一旦知道自己有病,就立刻开始做出改变,而且不是短期的改变,是长期坚持的习惯调整。
有数据统计,在慢性肾病患者中,能够维持稳定5年以上的比例并不高,大约不到三成。
而在这不到三成的人里,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确诊后不拖、不等、不犹豫,哪怕饮食、作息、用药、心态都一点点改。最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不习惯,但坚持个半年、一年以后,身体的变化就是最好的反馈。
换句话说,肾病并不是不能控制,更不是不能活得长,而是看怎么应对。如果确诊之后还继续原来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拿自己的肾去赌。
而赌赢的可能性,其实很小。反过来,如果能把该改的习惯都改了,该忌口的食物都忌了,该休息的时候好好睡觉,该吃药的时候乖乖吃,身体自然会用行动“回报”你。
那些活得久的患者,从来都不是“靠医生”的,他们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做出来的改变。
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治疗,而不是药瓶子里那点东西。越早明白这个道理,身体就越有机会撑得住。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王冉,陈光磊,汤海莲,等.康复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养生,2025,25(11):805-808.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