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不接来美国电话后,特朗普的报复来得很快,无奈之下,印度已开始计划削减进口俄罗斯石油。那么,印度的举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这场美印之间的博弈,后续又可能有怎样的走向?
根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过去几周内,四次试图与印度总理莫迪通话,却全部被拒绝。一个大国领导人连续四次拨打电话未果,本身就说明美印关系的紧张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寻常。
原因并不难理解,7月底,美国突然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度长期保持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且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的能源合作。8月初,特朗普更是签署行政令,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再加征25%关税,这意味着印度商品输美税率将从8月27日起达到50%,几乎等同于贸易禁运。
对于印度来说,这无疑是沉重打击。印度是全球第三大能源进口国,其石油需求超过八成依赖进口,而俄罗斯近两年成为印度的重要能源来源。廉价俄油不仅缓解了印度的通胀压力,还帮助印度企业获得了额外的利润空间。但这正是美国无法容忍的地方,在特朗普看来,印度此举等同于为俄罗斯“输血”,削弱了西方制裁的效果,因此必须付出代价。
更要命的是,随后美国政府在8月25日和26日连续发布通告,明确从27日起正式实施新的关税措施。这一消息直接引发了印度股市的下跌,孟买指数当日大跌1%。经济学家的预测更加悲观:如果关税全面生效,印度经济增速将被削减0.6至0.8个百分点,甚至可能跌破6%,创下疫情以来的新低。凯投宏观、花旗集团等机构均指出,印度出口将遭受沉重打击,对美出口额可能减少40%以上,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在这种压力下,印度政府内部的态度出现了复杂变化。表面上,莫迪和印度外长苏杰生不断释放强硬信号,强调不会让美国伤害印度农民和小企业家的利益。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讲话中表示,不论压力多大,他的政府都会坚守底线。苏杰生更是直言,美国不喜欢印度的石油可以不买,但欧洲和美国自己都在购买俄罗斯能源,美国的指责带有双重标准。这些表态在国内舆论中赢得了不少支持,强化了印度政府“战略自主”的形象。
然而与此同时,来自彭博社和《印度时报》的报道,又揭示了另一面。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信实工业在内的印度炼油企业,已经计划从10月起削减俄油采购量,从每天180万桶降至140万至160万桶。虽然削减幅度不算特别大,但在当前紧张氛围下,这被视为印度对美国的一种“适度让步”。换句话说,莫迪政府在公开场合继续高举独立自主的大旗,但在实际操作上,不得不为关税压力做出调整。
这背后反映的正是美印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美国是印度的重要市场,每年出口额高达87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受新关税影响;另一方面,俄罗斯是印度的重要能源伙伴,也是长期战略合作对象。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是莫迪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拒绝接听特朗普的电话,表面上是愤怒与不满的象征,但实质上也是一种谈判筹码,意在向美国传递“印度不是附庸”的信号。与此同时,削减俄油进口,则是在现实层面缓和矛盾,避免贸易冲突彻底失控。
至于后续的发展走向,从短期来看,美国的关税几乎不可避免,印度经济将受到明显冲击,出口商的损失难以避免。印度政府可能会通过财政补贴、减税等方式缓解冲击,同时加大对中东、拉美等市场的出口布局。但这些措施需要时间才能见效。中期来看,印度可能会在俄油进口问题上维持一个“模糊区间”,既不彻底切断,也不再大幅增加,以此平衡与美俄的关系。长期来看,美印关系的战略基础依然存在。美国需要印度在亚太战略中的作用,印度也需要美国的投资与技术合作。因此,双方大概率会在一段摩擦之后寻求新的妥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